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

霁雾阙任 2025-11-12 17:11:07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最近网上都在说日本海鲜“出口回暖”,但真相可没那么光鲜。别以为是海鲜真的安全了,其实全靠日本政府砸钱硬撑出来的“假繁荣”。     中国这个最大买家不买了,日本就慌了,赶紧拿出1007亿日元救场,给渔民发补贴、帮企业找新客户、修冷链通道,甚至替他们开市场做广告。     光是开拓海外市场这一项,就花了156亿日元,目的很简单,用纳税人的钱帮海鲜“铺路”。 他们的重心转到东南亚,美国也成了重点对象。     为了打通供应链,日本斥巨资搞冷链空运,确保三天内海鲜能上架,还计划在泰国开上百家鲜鱼店,强行让“新市场”撑起销量。     更让人反感的是,日本在“造假”上花样百出,先是自己搞了一套所谓的“放射性检测证明”,再花钱买欧美认证的ASC标签,拿着这些“国际认证”到处宣称“日本海鲜安全”,结果很多国家还真信了。     最离谱的是“洗产地”的手法:福岛周边的海鲜在公海换上韩国船运输,贴个俄文标签摇身一变成“俄罗斯帝王蟹”,顺利过关。     国际社会的“双标”也在给他们开绿灯。比如韩国规定每公斤食物里铯含量不得超过100Bq,但美国和欧盟居然把标准放宽到1200、1250Bq。     日本就钻这空子,避开韩国和中国,专往欧美、东南亚这些“宽松市场”卖,嘴上欧美批评日本排海,背地里进口却照常,还帮忙发认证。     再说消费者那头,也有“健忘症”。     核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时间一久就不怕了,很多人仍对日本海鲜有好印象,什么北海道帝王蟹、长崎生蚝,觉得味道比风险更重要,有些商家更黑心,把日本海鲜混在国产货里卖,标签一模糊,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吃了都不知道来源。     好在咱们中国没掉以轻心,虽然2025年5月恢复了部分日本海鲜进口,但福岛及周边九个县的产品依然禁止入境。     海关检测依旧严格,今年上半年就查出三批放射性超标产品,全被退回销毁,外交部也强调,一旦发现风险,马上加强监管和限制。     说到底,日本海鲜出口看似“升温”,其实是靠补贴、造假和钻空子支撑的假象。     日本的ALPS处理系统连62种放射性核素都清除不了,这些东西进入海洋后会扩散,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024财年日本水产出口量其实下降了8%,渔业整体在衰退,他们所谓的“增长”,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     海鲜再鲜美,也比不上生命安全,买海鲜时一定要看清产地,认准中文标签,扫描二维码看检测报告,尤其注意“铯-134”和“铯-137”的总量是否超标。     大海是全人类共享的,日本排的污水流向哪里,影响的可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