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女子刚生完女儿3个月,意外发现出院记录上记载的竟是分娩了一男婴。女子突然想到,她分娩时同病房分娩的就是一个男孩。女子怀疑医院给她抱错了孩子,可医院却轻松的回应,可能是当时护士打错字了,改一下就可以了,生孩子都有流程,不可能抱错的。医院并承诺,会承担亲子鉴定的合理费用。 这位妈妈在当地医院顺利生下女儿,住院期间和同病房的产妇相处过几天,对方生的是个男孩。当时只觉得缘分巧合,出院后专心照顾孩子,从没怀疑过什么。 这次要给孩子办医保相关手续,需要用到出院记录,才仔细核对起上面的信息。 性别那一栏的 “男” 字格外刺眼。她反复确认产妇姓名、住院号,都是自己的信息没错,可孩子性别就是对不上。 她越想越慌,生孩子那天病房里人来人往,护士抱着孩子检查、洗澡,会不会就是那个时候出了差错? 同病房刚好是男孩,这巧合让她的心揪得更紧。 她立刻带着记录赶到医院讨说法。接待她的医护人员看过记录后,表情很轻松,说可能是当时护士录入信息时打错字了,改过来就行。 她急忙说出自己的怀疑,担心孩子被抱错,对方却摆了摆手,解释医院生孩子有一套严格流程,从孩子出生后的标识到抱离视线的每一步都有规范,不可能出现抱错的情况。 这番话没能打消她的疑虑。她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关键的信息错误,医护人员只说工作中难免有疏忽,打字失误很常见。 见她情绪激动,医院方面才松口,承诺会承担亲子鉴定的合理费用,让她先去做鉴定,用结果证明孩子的身份。 消息传到网上,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有经历过的妈妈说,出院记录是重要的医学文件,性别这种基础信息都能出错,实在让人不放心。 还有人分享,自己孩子的出生证明曾写错出生日期,跑了三趟医院才改过来,办事效率和严谨度都有待提高。 也有网友提到新生儿身份核对的常规流程。 通常孩子出生后,医护人员会立刻给孩子戴上写有母亲姓名、住院号的手环或脚环,洗澡、检查时都会核对标识,抱给家属前也会再次确认。 这些流程确实能降低抱错风险,但流程规范不代表执行时不会有疏漏。 这位妈妈已经预约了亲子鉴定,结果还没出来。 等待的日子里,她总是忍不住盯着女儿的脸看,越看越觉得和自己像,可出院记录上的错字像根刺,扎得她心神不宁。 她只盼着鉴定结果快点出来,能彻底打消疑虑,也想知道医院到底是单纯打错字,还是流程执行上真的出了问题。 医院后来又联系过她,说已经安排人员核查当时的录入情况,也会加强信息录入后的核对工作。但对于她提出的查看当时监控的要求,对方表示需要走相关程序申请,暂时无法提供。 这件事让不少家长意识到,新生儿相关的医学文件一定要仔细核对。 再严谨的流程也需要人来执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困扰。对家长来说,孩子的身份信息容不得半点差错,这背后是对孩子的珍视和对医院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