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声名狼藉的BBC:制造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假媒体的事实被坐实! 曾

自由轻羽事 2025-11-11 23:14:04

臭名昭著声名狼藉的BBC:制造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假媒体的事实被坐实! 曾经顶着“全球权威媒体”光环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如今彻底沦为“臭名昭著”的代名词。随着2021年美国国会山暴乱相关报道造假事件的发酵,这家百年媒体制造假新闻的事实被彻底坐实。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11月7日的怒批更是一针见血:“BBC是一家彻头彻尾、百分之百的假新闻媒体”。这场信任危机的爆发并非偶然。2024年10月28日,BBC旗下《广角镜》栏目播出纪录片《特朗普:第二次机会?》。 为美国大选预热的同时,竟公然采用移花接木的卑劣手段篡改事实。片中将特朗普两段相隔近一小时、语境完全不同的讲话恶意拼接,把“以和平、爱国的方式让国会听到声音”的呼吁,与谈论2020年选举日的“全力战斗”强行结合,再配上暴乱分子冲击国会山的画面,刻意营造出特朗普煽动暴力的假象。 这种明目张胆的剪辑造假,被英国《每日电讯报》痛斥为“炮制发言、完全误导观众”。更讽刺的是,这一丑闻并非外部曝光,而是源于BBC前顾问迈克尔·普雷斯科特的内部备忘录,他曾多次警告管理层这种操作“开了危险先例”,却遭到默许。 造假事实被揭开后,舆论哗然。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怒斥其“丢人现眼”,保守党要求即刻展开调查,议会相关委员会更是放出传唤高管的狠话。 面对内外压力,11月9日,BBC总裁蒂姆·戴维与新闻部首席执行官德博拉·特尼斯相继宣布辞职,用实际行动坐实了假新闻指控。可即便如此,BBC官方仍试图狡辩,声称剪辑属于“行业常规操作”,拒不承认对特朗普存在系统性偏见,这种死鸭子嘴硬的态度,更凸显了其毫无底线的虚伪。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BBC第一次因造假翻车。2007年“皇冠门”事件中,它就通过颠倒拍摄顺序,将英国女王入场画面歪曲成“愤而离场”,最终导致相关频道总监离职。 而在涉及中方的报道中,BBC的双标与造假更是肆无忌惮。多年来,它始终对我们的内政指手画脚,频繁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用精心挑选的片段和虚假数据,炮制出一篇篇抹黑我们的报道。 明明是繁荣稳定的社会景象,到了BBC镜头下就成了“压制自由”;明明是保障民生的正常举措,却被歪曲为“侵犯人权”。这些虚假报道不仅误导了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知,更挑起部分国家对我们的误解与敌意,给我们的国际形象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家享受英国民众纳税支持、号称“客观中立”的公共媒体,BBC早已背离了新闻行业的基本准则。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而BBC却将真实性抛诸脑后,把媒体身份当作政治工具,为了迎合特定立场、制造话题流量,不惜捏造事实、恶意剪辑。 这种行为不仅背叛了全球观众的信任,更玷污了新闻行业的职业操守。莱维特将其定性为“百分之百的假新闻媒体”,可谓恰如其分。如今的BBC,早已从曾经的“权威标杆”沦为声名狼藉的“谎言工厂”。 它的衰落,绝非偶然,而是长期背离初心、唯利是图的必然结果。当一家媒体放弃了对真相的追求,转而沉溺于虚假叙事,无论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多么广泛的影响力,最终都会被观众抛弃。 BBC的前车之鉴,给全球媒体敲响了警钟。真实是新闻的底线,更是媒体生存的根基。任何试图通过造假、抹黑、双标来谋取私利的行为,终将遭到历史的审判。希望这场风波能让更多媒体清醒,坚守职业操守,回归新闻本真。 否则,再辉煌的招牌,也终将在谎言的侵蚀下分崩离析,落得与BBC同样声名扫地的下场。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