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1 23:06:37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都是低附加值产业,进入战时,分分钟拉爆产量? 上世纪 60 年代那会儿,美国制造业在 GDP 里还能占四分之一多,到 2024 年就只剩 8.5% 了,钢铁这些老行当早早就往外挪窝了。 这可不是说美国造不出东西了,而是人家主动做了取舍,钢铁、纺织这些从头到尾都得盯着的重活累活,利润薄,还占地方,不如交给成本低的地方去做,自己腾出手来搞更值钱的。 人家算得门儿清,制造业不是不能搞,是得挑着搞。那些需要大量人工、整天跟原材料打交道的环节,附加值低,还容易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吃力不讨好。 不如把这些环节转移出去,只把最核心的研发、设计和高端部件留在手里,这样既省了成本,还能牢牢抓着产业链的主动权。 现在美国服务业占比都超过 80% 了,看着跟工业没关系,其实那些硅谷的工程师、华尔街的分析师,干的都是给高端制造铺路的活儿,教育和知识成了硬通货,这些可比单纯拧螺丝值钱多了。 别以为把生产线挪走就是丢了产能,美国那是把产能拆成了更灵活的样子。表面上看工厂少了,可关键的技术图纸、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还攥得死死的,外面的厂子其实还是得照着它的标准来做,等于把分散的产能变成了自己的 “外围车间”。 真到战时,只要一个指令,这些分散在各地的产能就能快速收拢,加上本土预留的生产线模板,分分钟就能转起来。 之前特朗普搞 10% 的最低基准关税,喊着要重振美国制造,其实根本不是想回到到处都是纺织厂、钢铁厂的年代,而是要确保芯片、医药、军工这些要命的领域能自己说了算。 这些领域才是战时的核心,只要这些能保住,其他的产业随时能跟着启动。就像有人说的,不需要恢复纺织厂,但必须能造最先进的半导体,有了这个,很多工业品的生产根基就还在。 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是降了不少,从几十年前的 26% 跌到现在 15% 左右,但剩下的基本都是技术骨干。 这些人不是干体力活的,是搞技术攻关、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的,真到战时,这些人能快速培训出一批工人,加上智能设备的助力,一条生产线的效率能顶过去好几条,产量自然能上来。 现在的制造早就不是拼人数了,是拼技术密度,美国在这方面的底子可没丢。 就算有人说美国产业链拆得厉害,比如波音飞机好多零件靠进口,可真到战时,这些海外零件厂要么得听它的,要么国内就能快速找到替代。 之前政府成立战略资本办公室,给生产关键部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就是在补产业链的短板,平时看着不起眼,战时这些小厂子就能派上大用场。 那些说供应链有问题的,大多是平时没启动应急模式,真到全面动员,政府一声令下,部门之间的那点分歧根本不算事儿,资源会一股脑往生产上倾斜。 疫情的时候缺口罩、呼吸机,俄乌冲突时炮弹产量跟不上,这都不是产能不行,是平时没备那么多。民用的东西平时造多了浪费,军工产品也不能天天开足马力生产,这些都是正常的储备调节。 真到战时,那些闲置的厂房、储备的原材料、待命的技术工人立马就能激活,之前的缺口也就是几天的事儿,根本算不上问题。 美国早就不是工业社会初期的样子了,后工业社会的好处就是反应快、转型灵。 知识和创意能快速变成生产力,通信网络能把分散的生产资源串起来,比单纯堆工厂管用多了。 那些看着 “低附加值” 的产业,不是真的不值钱,是美国把它们的生产环节优化到了全球范围,自己只抓最赚钱的部分,战时只要把这些环节收回来,产量分分钟就能拉上去。 所以说别觉得美国去工业化是衰败,人家是换了个更聪明的玩法。把重活累活外包,自己保留核心能力,平时看着轻松,战时能快速发力。 那些说美国工业不行的,其实是没看懂人家的布局,真到需要的时候,人家藏着的产能和技术就能亮出来,这可不是自大,是人家真有这个底气。 参考文章:陈先义 07.31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都是低附加值产业,一旦进入战时,分分钟都可以拉爆中国”。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木易

木易

1
2025-11-12 01:46

比较客观

木易

木易

2025-11-12 01:47

一个人不能太自大 一个国更不能太自大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