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娃,我想告诉你几句大实话! 1、鸡娃最多鸡完小学,初中基本就鸡不动了;而那

荣花仙草峦 2025-11-11 22:36:34

关于鸡娃,我想告诉你几句大实话! 1、鸡娃最多鸡完小学,初中基本就鸡不动了;而那些靠鸡娃冲上来的,就是初高中掉队的“主力军”。 尤其是,小学成绩很好,但亲子关系比较差的孩子,到了初中铁定要掉下来,原因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小学你拼命让他学,他不敢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到初中,进入青春期了,感觉自己有力量了,一下就支棱起来了,你再逼他学一个试试,不把桌子给你掀翻就不错了。 2、为什么很多家长总是热衷于鸡娃?三个原因: ①担心自己没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怕孩子将来重走自己的老路,吃太多亏。 ②这波父母是学历红利期的产物,鸡娃是属于没有摆脱惯性思维限制的行为。但现阶段985、211的,若是专业不好,也没那么好就业,现实会一步步打破这个惯性思维。 ③有些家长本来不鸡娃的,但看到周围的人都在鸡娃,一直活在比较的氛围里面,于是不自不觉也跟着鸡起来。 3、其实,鸡娃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前提是孩子是“耐鸡体质”,内驱力足,愿意去配合,愿意去主动学,这样鸡起来才有意义。 毕竟,学习这件事孩子才是主体,而家长只是辅助,但很多家长已经本末倒置了。有家长开玩笑说,自己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路重走了一遍,感觉自己强得可怕,听完呵呵一笑,但背后的无奈谁又懂? 小学的内容比较少,家长硬鸡的话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但到初中后科目多了起来,家长能支配的时间少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没跟上,全都要靠家长一点点嚼烂来讲,这得花多少时间? 而时间,恰恰是初中生最缺的东西。 4、鸡成绩不如鸡习惯,但凡小学成绩还行,到初中就出问题的,习惯不好是主要原因。 小学靠家长硬生生把成绩拔上去,所以也掩盖了习惯上面的诸多问题。到初中后,多半要靠自己了,可他前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所以学习上就会逐渐崩盘。 那么,习惯具体指哪些?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地方圈出来,自己先查一遍资料,尝试弄懂,再不懂就做标记,等上课时重点听讲。 认真听课,带着问题听课,老师讲到重点时要记笔记,脑袋时刻保持思考状态,听不懂的地方马上举手问清楚。 课后复习,并适合做题巩固;且要整理错题,小学一定要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不然到初中后会很难受。 计时训练,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做其他练习,都要掐着时间去完成,给自己一些紧迫感,能有效避免拖拉磨蹭。 做题习惯,要仔细审题,看清楚再动笔;要打草稿,并规范作答,不要跳步骤;最后要认真检查,写错题要订正三遍。 阅读习惯,时间再赶,每天都要抽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出来看书,做好积累,到初中后会很受益。 以这上些习惯抓好了,到初中不用家长管,孩子自己就能把学习这件事安排得明明白白;相反的,习惯不好,到初中后就是鸡飞狗跳,天天赶时间,赶来赶去成绩还是半桶水,令人担忧。

0 阅读:70
荣花仙草峦

荣花仙草峦

荣花仙草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