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北京一中学生哭着跑到班主任办公室:“老师,我外公去世了

代天谈历史 2025-11-11 19:35:14

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北京一中学生哭着跑到班主任办公室:“老师,我外公去世了,我要请假!”得知中学生的身份后,老师一把将他搂在怀里…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消息传遍全国,北京一中校园也陷入沉寂。十四岁的孔继宁听到广播后,情绪失控,擦拭眼泪后直奔班主任办公室。他站在门口,声音颤抖着提出请假要求,说外公去世了,需要时间处理丧事。班主任起初没反应过来,问清外公是谁后,才明白他的身份。办公室里气氛凝重,班主任上前抱住他,安慰几句,让他先回去。孔继宁平日里从不提家事,这次突发事件让老师们交换眼神,回想他以往的表现。 学校哀悼活动展开,半旗升起,学生们默哀。孔继宁的请假申请很快获批,他请了两周假,参与追悼会安排。母亲李敏来校接他,班主任在走廊低声交谈,确认细节。学校里消息渐渐传开,个别同学好奇他的背景,但没人打扰。老师们私下讨论,感慨这个男孩的低调作风。孔继宁离开学校时,背着书包,步履沉重。媒体开始关注,但他选择避开,家人也帮忙挡驾。 请假期间,他协助家族处理后事,追悼会上他站在队伍中,保持平静。学校恢复上课后,班主任在班会提到要关心同学,大家点头。孔继宁的座位空了半个月,同学偶尔议论,却很快转回学习。两周后他返回,接上功课,继续劳动实践。老师递给他热水,他谢过就走。学校生活没太大变化,黑板上新课表贴起,窗台绿植摆好。他的归来,让哀悼氛围稍缓。 事件后,学校加强保护他的隐私,老师锁好请假条。同学们私下拿他作业想留念,他知道后抄了几份送去,叮嘱别耽误功课。媒体蜂拥而至,校门守得严实,没人透露信息。班主任开小会,商议怎么让日子平静过。孔继宁课余擦黑板,分享零食,融入集体。班会发言时,他只谈学习,没提家事。北京秋冬雪落,他裹棉袄上课,脚步稳当。 1980年,孔继宁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同时参军。军校生活严格,他早起跑操,练习射击,课堂记外交知识。毕业后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后派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和英国大使馆,任武官助理八年。在巴基斯坦,他处理文件,与官员会谈。在英国,他适应环境,巡视周边,写报告。这些岗位让他积累外交经验,坚持国家服务。 一次国际会议,外媒问他作为毛泽东后裔是否享特权。他指胸前国徽,说权利是为人民发声。这话传开,成为外交培训案例。1997年,他转业地方,照顾母亲李敏。2001年与母亲成立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宣传毛泽东思想。2002年在深圳设分支。2006年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合作,发起东方昆仑公益基金,首项目援助乡镇卫生院。 2007年,他策划出版李敏自述书籍,如《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同年主持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2014年成立深圳市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他生活简朴,抽普通烟,用一次性打火机。用收入支持纪念活动。他说红色血脉在心中系百姓,虽非三农专家,也愿出力解决乡村问题。 2023年,他回母校演讲。学生问是否公开身份,他忆起当年请假,答家世是历史给的,路要自己走。像树根深扎,叶子才能伸展。他守护民族初心与传承。毛家后人用行动证明,精神如丰碑不朽。譬如贺麓成,埋名三十年,连妻子不知,直至档案公开。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