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茅盾站在家门口,犹豫了整整十分钟。 门里,是结发十年的妻子和年迈的母

同巍聊历史 2025-11-11 17:11:45

那年春天,茅盾站在家门口,犹豫了整整十分钟。 门里,是结发十年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门外,是身怀六甲、在旅馆等他“摊牌”的情人秦老师。 他这一路从东京回来,千头万绪都想好了。该怎么说服妻子,怎么哄住母亲,甚至连赔偿金数额都在心里打了腹稿。 可真正站到门口时,他却退缩了。 他不是不爱秦老师。恰恰相反,那是他这些年唯一感到“心灵震颤”的女人。 她是他早年讲课时台下的学生,热血又聪明。再见时,她独自在东京学医、读书、参与进步社团,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口气能背完三段卢梭,还敢和人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 她让茅盾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在泥泞中写字的男人,而是个有思想、有热血的战士。 相比之下,家里的孔太太就太沉默了。 十年前成婚那天,她一句话没说,只低头红着脸坐着。婚后三年,茅盾在上海写文章、编杂志,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老家学认字、种菜、烧饭,连句埋怨都没有。 她像根棉线,缠住了他的人生,却从不勒脖子。但也因此,他总觉得她没“存在感”。 东京那几年,他和秦老师租了个小屋,她白天看书,晚上陪他对稿、改文稿,还会在他稿费到账的日子做一桌子饭庆祝。 日子过得像蜜月,一直到她第一次怀孕。 “我们回国吧。”她说,“你跟她讲清楚,我们结婚。” 茅盾点头了。但他没说出口的是:他根本没想好。 他知道,妻子会崩溃,母亲更不会原谅。 稿费断了,是那年冬天的事。 他写给朋友的信石沉大海,账上只剩几块钱。秦老师开始吃最便宜的面粉,他则在夜里失眠,白天发呆,写不出一个字。 后来回国,他就一直在拖——拖见母亲,拖回家,拖“摊牌”。 直到那天傍晚,母亲坐在客厅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你要是敢提休妻,我现在就死在你面前。” 茅盾愣住了。 母亲继续说:“你爹死得早,是你媳妇陪我熬过来的。她不是你喜欢的样子,可她这十年没缺过你一口饭、一个孩子。你现在要甩手走人,不是娶新,是丢脸。” 这番话像重锤一样砸下来。 茅盾走出屋时,天已经黑了。他没有回旅馆,去了外滩坐了一夜。 第二天,他写了封信留给秦老师,说“对不起”,没写别的。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写更多。 那天之后,他再没见过她。 后来,他写了很多作品,得了很多奖,别人尊称他“先生”“文豪”。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便是——他从未敢真正承担一段感情的重量。

0 阅读:39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