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某医院给“俄籍等外籍人员”开绿色通道引起网友不满这件事,我觉得该医院有必要出面回应网友关于“崇洋媚外”的质疑,哈尔滨相关部门也应该调查并通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前网友们有些争议,有不同说法,比如,有人说是因为俄籍等外籍人员与中国人一样就医时,由于语言不通,会让沟通不畅,彼此都耽误功夫,所以让一些懂俄语等外语的医生专门给外籍人员看病,两下都方便。 但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令大家满意,网友对此的质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国人既然来了中国,如果是来学习工作的,那就该懂中文,如果是来旅游的不懂中文的,也可以找翻译,为什么非要医生去懂他们的语言呢?另一方面是,国外的医院有这样方便中国人的通道吗,比如俄罗斯的医院,也有对这样的“中籍等外籍人员通道”吗,如果他们没有,那么凭什么我们要有。 再比如有人说因为医保等,所以中国人看病相对便宜,这样让老外在中国看病很便宜,而在他们自己国家要贵很多,所以有些外籍人员专门来中国看病,相当于钻个空子,进而挤占本就拥挤的中国医疗资源。如今给外籍人员单开个通道,表面说“绿色”,看起来是照顾,实际是走这个通道都要收高价的,等于把专门来看病的外籍人员要钻的空子补上了。 可这种说法也存在问题,这种说要对外籍人员看病收更高价格的事,在收费那一边体现出不同就行了,为什么要在门诊这一边体现呢?也就是算账的时候多给他们算上去就行了,何必看病的时候也区分呢。 还有种说法是这么安排其实是商业思维,也就是说,现在也有一些外籍人员专门来中国就医的,因为这边的医疗水平可能要高一些,不是说中国总体医疗水平比外国高,而是因为一些地域原因,比如俄国靠近我国黑龙江的地方,城市规模有限,相对应的医疗水平有限,而来中国的哈尔滨等城市有比他们当地更高的医疗水平,所以他们会跑到这边看病。那么既然有这个需求,我们的医院就可以通过收取较高价格的方式赚这笔钱,外国人的钱不赚白不赚,那么既然赚这笔钱,对方就相当于顾客,所以为顾客提升一点儿服务质量,让这门“生意”越来越好,也就没什么不可以。 这个说法确实比前两个要靠谱,不过也仍有问题,首先是这是真的吗,真有很多外籍人员来这边看病并且让这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了吗?其次是即便真的如此,这种事也该由国家统一管理规定吧,各医院自己可以这样做吗? 总之,一系列问题,需要当事医院等相关方面给出回应。如果是好事,就大大方方地办,并向群众解释清楚,如果不是什么好事,还是听取群众意见取消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