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18岁女孩,生下1儿1女后,准备结婚,婆婆只给480元彩礼。这天,

语蓉聊武器 2025-11-11 12:34:47

2024年,一18岁女孩,生下1儿1女后,准备结婚,婆婆只给480元彩礼。这天,女孩提出外出打工,婆婆同意后,女孩消失不见,半年后,丈夫跪求复合:只要你回来,什么都听你的。 18岁的谢琳拿着刚发的工资条,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这是她在外省小工厂打工的第六个月,每天重复着流水线的活儿,手指磨出了厚茧,却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再为了几十块钱低声下气。 可这份踏实,被一个陌生电话打破——电话里说,彭小洲带着两个孩子,在厂区门口等她。 彭小洲带来的,是七年来谢琳最熟悉的“哀求”。 他抱着三岁的儿子,拉着五岁的女儿,孩子脸上挂着泪痕,一声声喊“妈妈”,他自己则红着眼眶,把姿态放得极低:“跟我回家,以后家里的事你说了算,彩礼我补,婚戒我买。” 谢琳站在工厂大门内,隔着几米远,没动也没说话,眼神里没有了过去的怯懦,只剩平静的戒备。 让她下定决心跑出来的,是领证那天婆婆递过来的480块钱。 那时候,她已经给彭小洲生了一儿一女,熬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满心以为能得到一点认可,结果婆婆把钱往桌上一放:“孩子都生俩了,彩礼就是走个过场,480块够意思了。” 彭小洲站在旁边,没替她多说一句,反而劝她:“别较真,婚戒没用,你在家带孩子也戴不上。” 这句话,压垮了谢琳七年的忍耐,她的日子,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刚出生没几个月,妈妈嫌家穷跑了,她跟着父亲在农村吃苦,16岁父亲病逝,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跟着亲戚进城打工,在流水线上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只为混口饭吃。 彭小洲的出现,曾是她以为的“救赎”——城里人,有稳定工作,对她嘘寒问暖,说会照顾她一辈子。 涉世未深的她,很快就跟着他回了家,哪怕知道他父母嫌弃她农村出身。 同居后没多久,谢琳怀孕了,她想领证,彭小洲说年龄没到,让她先生孩子。 女儿出生后,那个温柔的男人不见了。 孩子半夜哭闹,他抱怨她没照顾好,家里家务堆成山,他当甩手掌柜;婆婆更是天天挑刺,说她“农村来的不懂规矩”“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为了孩子,她忍了,一年后儿子出生,她以为儿女双全能换来尊重,结果更糟。 彭小洲的工资全交给婆婆,她想买包尿不湿都得伸手要,偶尔公公偷偷塞给她几十块钱,还会被彭小洲搜走,骂她“乱花钱”。 七年里,她活得像个免费保姆,做饭、洗衣、带娃,从早忙到晚,没见过一分零花钱,没得到一句认可,连想要一枚婚戒的小小愿望,都被当成“矫情”。 480块钱彩礼,像一记耳光,让她彻底清醒:她的付出,在彭家眼里一文不值。 当天晚上,她趁着家人熟睡,收拾了两件衣服,揣着攒下的几百块零钱,天没亮就坐上了去外省的火车。 打工的日子很苦,流水线的工作机械又熬人,加班是常态,宿舍条件也简陋。 可谢琳觉得舒心,工友们待她平等,没人挑她的错,赚的钱都是自己的,她能大方给孩子买绘本、买零食,托老家亲戚转交,不用再藏着掖着。 这半年,她第一次感受到“自主”的滋味,也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 彭小洲说,他出差回来发现谢琳不见了,急得辞了工作,跑遍了谢琳的老家,问遍了她所有认识的人,找了整整半年,才从一个老乡那里问到工厂地址。 他带着孩子、找了调解员,以为“下跪道歉”就能挽回,却没意识到,谢琳要的从来不是彩礼和婚戒,是最基本的尊重。 彭小洲见她不松口,又开始扇自己耳光,从包里掏出一枚戒指,说“以前欠你的现在补”,还承诺工资全交她管,不让婆婆再指责她。 谢琳看着哭闹的孩子,眼圈红了,却没妥协。 她从小没爹没妈,比谁都疼孩子,可她更疼那个忍了七年的自己。 最后,谢琳提出了条件:不立刻回家,给彭小洲三个月考察期。 她要看到他真正的改变,看到婆婆不再轻视她,看到这个家有尊重的样子,才会考虑回去。 彭小洲抱着孩子,连忙点头答应,脸上满是庆幸。 谢琳转身回了工厂,流水线的机器还在运转,她的脚步比来时更稳。 480块钱彩礼,成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她从依赖别人的小姑娘,变成了能靠自己立足的独立女性。 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忍耐,尊严也不是靠乞讨来的。 不管三个月后结果如何,谢琳都清楚,这一次,她不会再委屈自己,她的人生,该由自己说了算。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