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战功卓著,依他性格,就算不病死,汉武帝早晚也会杀他 您瞅瞅他那战功,再看

云景史实记 2025-11-11 10:06:52

霍去病战功卓著,依他性格,就算不病死,汉武帝早晚也会杀他 您瞅瞅他那战功,再看看他那性子,简直是把 “功高震主” 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汉武帝那样把权力攥得比命还紧的主儿,能容他活长久? 先说说他那战功有多吓人,简直是坐着火箭往上窜。18 岁刚上战场,就带着 800 个骑兵奔袭几百里,一下子杀了 2028 个匈奴兵,比自己带的人还多,直接封了冠军侯。 这还不算啥,20 岁那年两次打河西,把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家底都端了,光杀就杀了 4 万多,还抓了人家王爷的家人和几百个官员,弄得匈奴哭着唱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最狠的是 22 岁那次漠北之战,汉武帝偏心眼儿,把最能打、敢拼命的将士全拨给他,他带着 5 万骑兵往北冲了两千多里,一仗就宰了 7 万多匈奴兵,连匈奴的王爷都抓了 83 个,最后还跑到狼居胥山祭天,把汉武帝一辈子想干的事儿都干成了。 打完这仗,汉武帝直接给了他大司马的官儿,俸禄跟他舅舅卫青一模一样 —— 要知道卫青可是打了十几年仗,一步一步熬上来的,霍去病才打了几年?这声望、这地位,简直是平地起高楼,朝堂上谁不盯着他? 可他那性子,是真不懂得藏拙,跟他舅舅卫青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稳当。 卫青出身低,从小被人欺负,后来当了大将军也谨小慎微,汉武帝要封他三个儿子当侯,他赶紧推辞,说功劳是将士们的,自己儿子没干活不能受赏。 人家劝他养门客攒名声,他都不敢,说那是国君才干的事儿,大臣做好本职就行,生怕招汉武帝猜忌。霍去病呢?完全反过来。 汉武帝好心给他修了豪华府邸,让他去看看,他张口就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话听着提气,可在帝王耳朵里,这不就是说皇帝格局小,只想着享福吗? 还有更狂的,汉武帝想教他孙吴兵法,他居然说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意思是打仗看计谋就行,不用学古人那套 。 您想想,这不是明着说皇帝教的东西没用吗?年轻气盛是真的,但在皇帝面前耍傲气,那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最要命的是,他敢在汉武帝眼皮子底下杀人,而且杀的还不是普通人。李广的儿子李敢,也是个将军,因为觉得父亲死得冤,找机会打伤了卫青。 卫青脾气好,没声张,可霍去病知道后,居然在皇家狩猎的时候,一箭把李敢给射死了。这事儿闹多大啊?李敢是功臣之后,朝廷命官,霍去病说杀就杀,眼里根本没有王法。 汉武帝当时是咋做的?他居然帮着瞒,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您以为这是偏爱?根本不是,这是隐忍! 当时匈奴还没彻底服帖,还得用霍去病打仗,可这梁子算是结下了,汉武帝心里能不记恨?能不觉得这小子没法管? 更别说他还敢干涉朝政,这可是帝王的大忌。漠北之战后没多久,他居然上书请求汉武帝封三个皇子为诸侯王。 表面看是为朝廷着想,可您琢磨琢磨,他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掺和皇子分封的事儿干啥?这不是越界是什么? 汉武帝最恨的就是大臣染指储位,后来巫蛊之祸的时候,就因为丞相刘屈牦想立昌邑王当太子,汉武帝直接把他腰斩,连李广利全族都给杀了,雪地里血流成河都不带眨眼的。 霍去病这时候就敢碰储位的事儿,汉武帝当时没发作,那是还没腾出手,等天下太平了,这笔账迟早得算。 再看看汉武帝是啥人?他在位 54 年,打了 44 年仗,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对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别说功臣了,连自己儿子都能杀。 后来太子刘据被冤枉谋反,汉武帝一声令下,长安城血流成河,太子被逼得自缢,连两个小孙子都没放过。 后来知道冤枉了,他也不是认错,而是把参与的大臣全灭族,丞相、将军一个没跑,这狠劲谁受得了? 霍去病手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威望比太子还高,性格又这么张扬,汉武帝年轻的时候还能靠打仗压着他,等老了呢?万一汉武帝病重,霍去病要是想干点啥,谁能拦得住? 您再想个事儿,霍去病 24 岁就死了,要是他活着,再打几年仗,匈奴彻底没戏了,那他还有用吗?古代帝王都是 “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功臣,都是一个道理。 汉武帝连李广利这种打了败仗的将军都能灭族,更别说霍去病这种功高盖主、还不听话的了。卫青为啥能善终? 不是因为他功劳小,是因为他懂收敛,知道啥该干啥不该干。霍去病呢?他就像一把没鞘的刀,锋利是真锋利,但也容易伤着主人,主人迟早得把这把刀收起来,甚至折断。 所以说啊,霍去病的死虽然可惜,但也是一种 “幸运”。要是他真活到老,等汉武帝把匈奴收拾完了,腾出手来整治朝堂,第一个要办的就是他。 可能是找个错处削爵,可能是安个罪名赐死,反正绝对不会有好下场。汉武帝要的是听话的功臣,不是能骑在他头上的将军,霍去病那性子,根本改不了,那结局也就注定了。

0 阅读:8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