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前线,17岁战士顾克路icon,被越军炮弹炸成“两截”,副连长孙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10 15:13:16

1985年,老山前线,17岁战士顾克路icon,被越军炮弹炸成“两截”,副连长孙兆群icon大喊:“不抓俘虏了!杀光604高地上的敌人!”此后,孙兆群的举动更是让人意外。 顾克路是山东滕州农村的孩子,17岁参军icon时还没满成年,个子不算高,脸上总带着点腼腆。 出发去前线前,他偷偷给父母写了封信,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爹,娘,我到部队能吃饱饭,还能学本事,等立了功就回家看你们,给你们盖新房。 谁能想到,这封稚嫩的家书,最后竟成了留给父母的绝笔。顾克路到部队后,一点没辜负自己的承诺,训练场上从不喊苦,五公里越野背着和老兵一样重的装备,实弹射击每次都能命中靶心。战友们都喜欢这个腼腆的小兄弟,总说“顾克路看着文静,骨子里全是拼劲”。可没人知道,每次夜深人静,他都会摸出父母的照片,悄悄念叨“再坚持阵子,立了功就回家”。 1985年的老山前线,硝烟就没断过。604高地像颗钉子扎在战线前沿,越军在上面修了三层明暗火力点,还埋满了地雷,我军几次进攻都没能拿下。顾克路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必须在三天内攻克604高地,打通后续进攻的通道。出发前,顾克路找到孙兆群,红着脸请求:“副连长,让我去爆破组,我年轻,跑得快!” 进攻在凌晨打响,炮火掩护下,顾克路和战友们猫着腰往前冲。越军的子弹像雨点般扫过来,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可没人退缩。冲到半山腰时,一个暗堡突然开火,密集的子弹把进攻队伍压得抬不起头。顾克路咬了咬牙,抓起炸药包就想冲上去,孙兆群一把拉住他:“太危险,等炮火压制!”“副连长,没时间了!”顾克路甩开他的手,借着烟雾的掩护,灵活地向暗堡爬去。 就在他快要靠近暗堡,准备点燃炸药包时,越军的炮弹突然落在了他身边。“轰隆”一声巨响,硝烟散去后,战友们看到的是永远定格的一幕——顾克路的身体被炮弹炸成了两截,手里还紧紧攥着没点燃的炸药包。 亲眼目睹这一幕,孙兆群双眼通红,积压的悲愤瞬间爆发,他拔出冲锋枪大喊:“不抓俘虏了!杀光604高地上的敌人!”这声怒吼像惊雷,点燃了所有战士的斗志。大家端着枪,冒着炮火发起冲锋,原本难啃的604高地,硬生生被他们用血肉之躯拿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孙兆群在顾克路的口袋里找到了那封没寄出去的家书,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一栋小小的新房。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这个在战场上从没掉过泪的硬汉,忍不住哭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完成顾克路的心愿。 可孙兆群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而是带着顾克路的遗物,辗转千里找到了滕州的乡下。面对顾克路年迈的父母,他没敢说出真相,只是红着眼眶说:“大叔大妈,克路在部队表现特别好,立了功,就是任务紧,没法回来,让我来看看你们。” 之后的日子里,孙兆群成了顾克路家的“半个儿子”。他拿出自己的津贴,又发动战友捐款,真的给两位老人盖起了一栋新房。逢年过节,他总会挤时间去看望老人,帮着干农活、做家务,直到几年后,老人才从别人口中得知顾克路牺牲的真相。那一刻,老人没有哭闹,只是拉着孙兆群的手说:“孩子,你比亲儿子还亲。” 更让人敬佩的是,孙兆群没有止步于此。他把连队牺牲的16位烈士的家属都记在心里,几十年来,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定期看望他们,帮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人问他图什么,他只是说:“这些烈士都是我的兄弟,他们没能尽孝,我替他们尽。” 17岁的顾克路,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担当;而孙兆群,用一辈子的坚守,兑现了对战友的承诺。战争年代的热血与温情,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