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张凯丽听闻婆婆要来住,大手一挥,想着单独给婆婆买个房,谁知,丈夫却坚持拒绝,直言想让母亲住在家里...... 提起张凯丽,不少人会想起《渴望》里的刘慧芳,或是《人民的名义》中的吴惠芬。她演的角色个个深入人心,其实早年她还有段运动员经历。 16岁进入部队当解说员前,她是短道速滑运动员,还拿过全国冠军。后来因为身高原因告别体育界,1981年考上吉林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才算正式踏入演艺圈。 1990年,《渴望》的播出创造了收视率神话,成为国产剧天花板。张凯丽连续十个月高强度拍摄,差点累垮,而当时主演每集片酬才100元。 这部剧让她当选全国十大电视演员,“国民媳妇”的称号也传遍大街小巷事业巅峰时,张凯丽在深圳拍戏认识了作家张建全。 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张建全的细心体贴打动了她,爬山时会特意准备合脚的鞋子,还会写诗表达心意。 1993年,33岁的张凯丽不顾经纪人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位圈外人。婚后她把户口迁到深圳,全力支持丈夫事业,哪怕自己的明星光环逐渐变淡也不在意。 刚结婚那几年,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张建全从写作转行经商,初期还亏了不少。张凯丽不仅没抱怨,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丈夫二次创业。 1996年婆婆提出要来同住,才有了开头买房被拒的插曲。婆婆真的搬来深圳后,并没有出现张凯丽担心的矛盾。老人知道她拍戏辛苦,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样样不落。 平时还会刻意躲在房间里,怕打扰小夫妻生活,也担心让张凯丽觉得尴尬。这份默默的付出,让原本心存顾虑的张凯丽渐渐放下芥蒂。 1997年女儿张可盈出生,家里添了喜气也多了牵挂。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张凯丽暂时退出演艺圈,等她几年后想复出时,发现行业竞争早已今非昔比。 新人辈出,她能接到的角色越来越少,那段时间她过得挺郁闷。好在丈夫和婆婆都全力支持她,一起帮着开了服装店,后来又有机会回到话剧团。 2001年,她凭借话剧拿下梅花奖,总算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舞台。 生活从不会一帆风顺,后来张凯丽的母亲患上尿毒症,她得医院家里两头跑。而婆婆膝盖长了骨刺,行动不便,她干脆把婆婆接到北京一起照顾。 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婆媳俩在厨房时常有小摩擦。婆婆爱吃重口味,张凯丽偏好清淡,这些小事累积起来,让她一度感到疲惫。 关键时刻,丈夫张建全悄悄把生意转到北京,主动分担家务。他一边照顾生病的岳母,一边耐心开导母亲,让老人多体谅儿媳的辛苦。慢慢的,婆媳俩的关系越来越亲,后来竟处得像姐妹一样。 张凯丽复出后的演艺之路越走越宽,2011年凭借《裸婚时代》再次翻红。从“国民媳妇”到“国民婆婆”,她陆续参演了《咱们结婚吧》《人世间》等多部热门剧。 还获得过国剧盛典最佳女配角、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如今她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还担任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丈夫张建全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从当初的小作家变成了身家过亿的企业家。 女儿张可盈继承了她的艺术天赋,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还去香港深造过。从小到大,女儿不叫“妈妈”,而是喊她“咪”,母女俩像闺蜜一样无话不谈。 回望这些年,张凯丽的人生有起有伏,有事业的巅峰也有低谷的迷茫。有家庭的琐碎考验,也有亲情带来的温暖支撑。 当初没在北京买房的决定,后来成了她的小遗憾,毕竟后来北京房价涨得惊人。但也正是这个遗憾,让她收获了一份跨越二十多年的深厚婆媳情。 家庭生活就像熬汤,不用急着求成,慢慢磨合,用心经营,自然能熬出香甜的滋味。那些曾经担心的矛盾,在彼此的体谅和付出中,都变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你家里有没有过类似的婆媳相处小故事?你觉得距离产生美还是陪伴最暖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第一代“国民媳妇”,与富豪丈夫一见钟情,曾被婆婆嫌弃不像“刘慧芳”,如今59岁仍是顶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