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进入量产阶段,已掌握全部航母建造技术 福建舰正式入列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玉渊谭天又扔出个重磅消息,咱们的航母要进入量产阶段了,而且从头到尾的建造技术全都掌握在手。 这事儿听着振奋,可为啥偏偏现在能做到?然而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本事,全是一步步攒出来的底气。 玉渊谭天说得明白,003型也就是福建舰,算得上是个成熟的“平台”,咱们造军舰有个老规矩,成熟平台上稍作优化就能量产。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过三千多次无故障测试,歼-15T、歼-35这些舰载机也都顺利完成了弹射起降,等于把该踩的技术坑全踩平了。 要知道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刚服役时故障不断,咱们这刚上手就稳住了,靠的就是马伟明团队“换道超车”的本事,跳过中压交流直接搞直流系统,四套弹射器各有电源,互不耽误。 这技术可不是天上掉的,当年改造辽宁舰,大连造船厂的工人爬遍三千多个锈迹斑斑的舱室,才摸透航母构造;造山东舰时,技术团队为了100多米长的轴系安装,在后半夜的舱室里测了上万组数据,精度控制在几根头发丝粗细。 到福建舰这儿,不光船体建造熟门熟路,连配套的舰载机、护航舰艇都配齐了,055大驱已经形成规模,航母编队的体系都搭起来了。 产能更是硬支撑,江南造船厂用“巨型总段建造法”把舰体拆成68个模块同步施工,比福建舰建造速度快了30%;大连造船厂早就有了改造辽宁舰、建造山东舰的经验,现在两大船厂能同步开工。 这种效率背后,是整个造船工业体系的成熟,从特种钢材到精密仪器,全是自主供应。 福建舰未来要去印度洋、大西洋,这事儿也得靠技术和量产托底,远海部署需要航母能长时间待命,电磁弹射的高可靠性和成熟平台的量产能力,才能保证关键海域有“移动的海上堡垒”常年存在。 说白了,不是咱们非要造多少艘,而是技术到位了、需求在了,量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背后藏着的,是一代代军工人“披着星光上舰”的拼劲,也是中国工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底气。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