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记。我能独自呆一天,不说话,不见人,只读书思考。年轻时,我曾有三十三天不出门

卜之丁 2025-11-09 14:07:25

认知记。我能独自呆一天,不说话,不见人,只读书思考。年轻时,我曾有三十三天不出门的记录,也许这是一种病,得治。我自己呆着的时候,很愉悦,这种愉悦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如抽烟者体会抽烟的愉悦,喝酒者体会喝酒的愉悦。每个人的愉悦不一样,如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千篇一律的认知肯定是荒唐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角,所以才认知不同。认知不同,行为就不同。 ​最近一直在读阿德勒,一开始觉得好,后来觉得迷糊,后来觉得好,再后来又觉得平常。我读书就这样,反复的跟神经病一样。记得以前读王小波,觉得怎么就那么好,再后来读多了,又觉得也就那样,现如今还是觉得好,这也是认知的问题。一个人能跟另一个人同频,很不容易。在七中学美术的时候,读艾伦.金斯伯格(金斯堡),每当读到好句子,会手舞足蹈,那时候的我,纯粹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没见过景。 ​以前,我经常在网上怼人。动不动就说,你是小地方的人。有不少人嘲笑我说,你不就是临沂城郊一个农民吗?我回,我是哪里人,都不影响你是小地方的人。后来,我几乎不在网上怼人,合适的就交流,不合适的就拉黑。阿德勒把两性之间,亲情之间,人与人之间说的很明白,很理性,也很残酷。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超乎理性的高尚的情感呢?也许有,也许没有。遇到了就是有,遇不到就是没有。 ​利己是本能,不能说利己就不好,也不能说好,利己是本能,本能具有动物性。那么,人是不是可以超越动物性呢?三从四德,裹小脚,道德伦理等都打算让人区别于动物。但是,如果一旦在生存面前,比如缺衣少食的恶劣情况下,人作为人的道德伦理又能支撑多久呢?信仰除外。前几天迷上作诗,又把唐诗观止读了一遍,不讲平仄,不用典,随便押韵,信口胡诌,纯属娱乐,挺快乐。 ​等我暮年,如果我还想有个头衔的话,那就是诗人,其他都是毛线。我曾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用来研究创作现代诗。前几天,跟著名诗人轩辕轼轲老兄聊天,聊古体诗的表现局限性。这个话题,我之前也思考过,其实作为情感的载体,不论古体诗,现代诗,小说,散文,剧本还是段子,能表达出来就行,无需刻意。太刻意的东西,多不是啥好东西。写多了,打住。年龄大了,容易话唠,须警惕。老卜记。

0 阅读:2
卜之丁

卜之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