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我现在很担心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比如他们读了很多年书,但出来工作没有找到可以赚钱的工作,又很爱面子,花了父母钱觉得愧疚,心里的负担很重,就想急于求成。 而且现在网络特别方便,很多吃瓜网友几句话可能就让一个孩子没了,这很可怕。” 何赛飞真的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她已经从关注自己的小家,跳到社会层面的问题上了。 这位在戏曲舞台上唱尽人间悲欢、在荧幕上演活无数女性的艺术家,从来不是空喊口号的人。她自己就是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年少时学越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省吃俭用攒学费,深知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父母起早贪黑的收入,舍不得买新衣服的窘迫,亲戚邻里“望子成龙”的期待,这些沉甸甸的付出,最后都变成了孩子肩上的“不能输”。 她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寒窗苦读十二载,考上大学以为是“鲤鱼跃龙门”,可走出校门才发现,求职市场早已内卷到极致。投出去的简历像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拿到的面试机会,要么薪资低到难以糊口,要么岗位与专业毫不相干。他们不是不想踏实干,而是“花了父母钱”的愧疚感如影随形,同学聚会时不敢说自己没找到好工作,打电话回家只能强装乐观,夜里却对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自己辜负了全家的期望。 这份愧疚感推着他们急于求成,可越急越容易踩坑。有人被“无经验拿高薪”的骗局忽悠,交了培训费却没拿到工作;有人跟风创业,没摸清行业规则就砸钱,最后血本无归;还有人迫于压力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活得压抑又痛苦。何赛飞担心的,正是这种“急于求成”背后的绝望——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既赚不到钱,又没脸见父母,外界再推一把,就可能走上极端。 更让人揪心的是网络世界的“语言刀子”。现在的网友太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一个孩子吐槽求职难,就有人骂“眼高手低、不肯吃苦”;一个年轻人分享创业失败的经历,就有人嘲“没本事还折腾、浪费父母的钱”。这些轻飘飘的话,对本就背负着沉重心理负担的孩子来说,杀伤力堪比利器。他们本就敏感脆弱,一句恶意评论可能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全部价值,甚至放弃挣扎,这也是何赛飞说“很可怕”的真正原因。 何赛飞的担忧,戳中了当下社会最真实的痛点——我们总在强调“教育改变命运”,却很少告诉孩子们,“平凡也不可耻”;我们要求孩子孝顺懂事,却忘了告诉父母,“孩子的健康快乐,比赚钱更重要”。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窄了,好像只有年薪百万、身居高位才叫有出息,却忽略了那些踏实工作、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们同样在创造价值,同样值得被尊重。 作为公众人物,何赛飞没有沉溺于名利场的浮华,反而把目光投向了最普通的家庭和最脆弱的年轻人。她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最朴素的共情——她懂孩子们的愧疚与挣扎,也懂父母的期待与不易,更看透了网络暴力对人的摧残。这种跳出个人视角、关怀社会众生的大爱,在当下显得格外珍贵。 其实孩子们要的不多,不过是一点理解而非指责,一点包容而非苛刻;父母们也该明白,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赚大钱”,而是让他们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网络世界更该多些善意,少些戾气,毕竟,你的一句话可能拯救一个人,也可能摧毁一个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