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特朗普的共和党已经在参议院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个财政预

史鉴奇谈 2025-11-08 22:10:29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特朗普的共和党已经在参议院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个财政预算案为啥还是没法通过?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人多就能摆平的,里头藏着一个让人头疼的“程序BUG”。你想想,美国参议院这地方,表面上讲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实际上为了防止多数党太嚣张,把少数党当空气,早就埋下了不少“绊马索”,其中最厉害的一招,就是那个叫“冗长辩论”的东西。   这个“冗长辩论”可不是字面意思上聊聊天那么简单,它简直就是少数党手里的“核武器”。正常情况下,参议院投票,一百个议员,只要超过半数,也就是51票赞成,法案就能过。   这听着很合理吧?但问题就出在,多数党要是铁了心要推个法案,哪怕少数党全体反对,也拦不住,这不就成了“多数人的暴政”了嘛?为了制衡这个情况,参议院的老古董们就搞出了这么个规矩:任何一个参议员,只要他想,就能站起来对某个法案发表“冗长辩论”,说白了就是用没完没了的讲话来拖延时间,把整个议程给拖黄。   你想啊,一个法案要投票,结果有人站起来开始念报纸、念菜谱,甚至讲自己小时候的糗事,只要他不坐下,别人就没法投票,这事儿就这么僵着。   那怎么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概念,叫“终结辩论”。要启动这个程序,可不是简单多数能搞定的,它需要更高门槛的票数。在过去,这个门槛高得吓人,需要三分之二的议员同意,也就是67票,才能让那个喋喋不休的议员闭嘴,然后进入正式投票。   你想想,这得多难?就算共和党是多数党,也很难凑齐67票,这就给了少数党巨大的操作空间。只要他们觉得某个法案对自己不利,或者想借此要挟,换取一些政治利益,就可以祭出“冗长辩论”这招,把法案拖到地老天荒。   后来,大概是觉得67票的门槛实在太高,导致参议院经常啥事都干不成,效率低到令人发指,于是在1975年,这个规则被修改了一下,把“终结辩论”的票数门槛降到了60票。这虽然比67票好多了,但对于任何一个政党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就解释了为啥特朗普时期,尽管共和党在参议院是多数党,但他们的优势可能也就那么几票,根本凑不齐60票来强行结束辩论。财政预算案这种大事,牵扯到各方利益,更是民主党眼中的“肥肉”,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只要民主党人团结起来,搞个“冗长辩论”,共和党就拿他们没辙,预算案自然就过不去。   而且,财政预算案这东西,本身就特别复杂,里面塞满了各种“私货”。   每个议员都想给自己的选区争取点好处,修个桥、铺个路、建个军事基地什么的。一旦有人觉得自己的利益没得到满足,或者对法案里的某些条款不满意,他就可能成为那个“搅局者”,联合其他反对者,用“冗长辩论”来要挟。   这时候,多数党领袖就得像哄孩子一样,一个个去谈判、去妥协,拿这个换那个,这个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谈着谈着,法案的期限就过了,或者干脆就谈崩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冗长辩论”的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为了绕过这个障碍,参议院又搞出了所谓的“核选项”,也就是通过简单多数投票,来改变某些特定类型法案的“终结辩论”门槛。   比如,2013年,民主党当时是多数党,他们就动用了“核选项”,把总统提名的人事任命(除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终结辩论”票数降到了51票。到了2017年,共和党又故技重施,把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的门槛也降到了51票。   但是,这个“核选项”很少用在立法上,尤其是财政预算案这种核心立法上,因为大家都怕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自己成了少数党,就彻底没活路了。所以,对于财政预算案,60票的“终结辩论”门槛基本上还是个硬杠杠。   所以你看,特朗普的共和党虽然在参议院占多数,但这个“多数”是相对的,是不足以跨越60票这个“鬼门关”的。只要民主党人铁了心要反对,他们就有足够的手段,利用“冗长辩论”这个程序武器,把预算案给“耗死”。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共和党人多,但规则规定,你必须把对方拉过一条特定的线才能赢,而这条线离他们太远了,他们根本使不上劲。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在美国,政府关门这种事儿会时不时上演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预算案在参议院因为“冗长辩论”而卡壳,两党谈不拢,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政府没钱运转。这背后,其实就是美国政治制度设计上的一种精妙又无奈的制衡,它既防止了多数党的为所欲为,也常常导致政治僵局,让整个国家跟着遭殃。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