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苦劝:天凉宁可打麻将,也别做6件事 凌晨三点,急诊室送来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送来时已失去意识,CT显示左侧大脑大面积梗死。家属哭着说,他睡前还好好的,就因为半夜起来上厕所没开灯,摔了一跤后突然就倒下了。这样的场景,医生们见得太多了——天气转凉后,脑梗患者数量比平时多了近三成,其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做了些看似平常却暗藏风险的事。 第一件要命的事:晨起猛起身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张主任讲过一个真实案例:62岁的王大爷有高血压病史,某天早上闹钟一响,他“噌”地坐起来穿衣服,结果刚下床就栽倒在地。送医后确诊为脑梗,原因正是血压骤升导致脑血管破裂。 “人体从睡眠到清醒,血压会自然波动,尤其是秋冬季节,血管遇冷收缩,血压波动更大。”张主任解释,临床数据显示,清晨6-10点是脑梗高发时段,占全天病例的40%以上。建议老年人醒来后先在床上躺2分钟,再慢慢坐起,双腿垂床边1分钟,最后扶着床头站1分钟,这个“三分钟法则”能帮血管适应节奏。 第二件危险事:用力排便 “去年冬天,我们收治过一位70岁的老太太,便秘三天,用力排便时突然昏迷,送来时瞳孔已经散大。”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提到,用力排便时,腹压和血压会瞬间升高,对脑血管本就脆弱的人而言,这就像给气球过度充气。 研究显示,便秘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医生建议,便秘时别硬撑,可顺时针按摩腹部,或用开塞露辅助,日常多吃芹菜、火龙果、燕麦等高纤维食物。 第三件糊涂事:洗澡水温过高 “很多老人喜欢泡热水澡,觉得暖和,但水温过高反而危险。”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指出,水温超过40℃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大脑供血减少,容易引发头晕甚至晕厥。 曾有位65岁男性,在浴室泡了20分钟,起身时突然摔倒,送医后发现是脑梗合并心肌梗死。医生建议,洗澡前先用手试水温,控制在37-38℃为宜,时间别超过15分钟,老人最好有人陪同。 第四件常见事:突然剧烈运动 “天一冷,有些老人觉得该活动活动,结果出了事。”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生提到,突然剧烈运动会导致心率和血压急剧上升,对有动脉硬化的人而言,可能引发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 曾有位58岁男性,晨练时突然加速跑,结果倒地不起,送医后确诊为脑梗。医生建议,秋冬运动要“慢”,比如散步时先慢走5分钟,再逐渐加快速度,运动前后一定要热身和拉伸。 第五件容易被忽视的事:情绪大起大落 “吵架后突然倒下的案例,我们每年都能遇到几例。”成都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强调,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飙升,对脑血管是致命打击。 研究显示,愤怒时脑梗风险增加3倍,焦虑时增加1.5倍。医生建议,遇到烦心事时,先深呼吸10次,或离开现场冷静几分钟,平时可通过养花、钓鱼等爱好调节情绪。 第六件看似小事的事:忽视保暖 “很多老人觉得‘春捂秋冻’有道理,结果冻出问题。”南京鼓楼医院医生指出,头部、颈部、脚部受凉时,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梗。 曾有位60岁女性,出门买菜没戴帽子,回家后头痛欲裂,送医后发现是脑梗。医生建议,秋冬出门戴帽子、围围巾,穿厚袜子,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更要做好保暖。 医生们常说:“预防脑梗,关键在细节。”与其等发病后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早上慢点起,排便别用力,洗澡水温适中,运动慢慢来,情绪稳一点,保暖做到位。这些小事看似简单,却能帮我们避开脑梗的“隐形杀手”。 毕竟,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日常的点滴积累。下次天凉时,与其冒险做那些危险事,不如约上老友打盘麻将——至少,它能让心情放松,还能锻炼大脑,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