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可好了,不止上海市民知道了, 就连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踏踏实实做生意不好吗? 为什么踩老百姓健康的底线呢?上海有父子二人制作面条售卖,竟然足足用了60斤有毒的硼砂! 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找上门时,父子俩还在昏暗的出租屋里揉面。墙角堆着十几个鼓鼓的蛇皮袋,打开一看,全是白色粉末状的硼砂,旁边的和面盆里,刚揉好的面团泛着不自然的光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碱味。执法人员当场取样检测,面条里的硼砂含量远超安全标准,每公斤面条中硼砂残留量高达500毫克,而我国明确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硼砂,哪怕微量摄入都可能危害健康。 “60斤硼砂,你们到底要做多少毒面条?”面对质问,父亲低着头支支吾吾,儿子则试图辩解:“加一点面条更筋道,放得久也不容易坏,别人都这么做……”这话彻底激怒了执法人员——为了让面条卖相好、保质期长,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这种自私的借口根本站不住脚。经查,这对父子在上海郊区租了间民房当作坊,没有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批发市场低价采购面粉,再按比例掺入硼砂,每天生产上千斤面条,销往周边的菜市场、小餐馆,生意做了整整两年,直到有市民食用后出现不适,举报到市场监管部门才东窗事发。 硼砂的毒性远比想象中可怕。食品安全专家明确表示,硼砂进入人体后会干扰代谢过程,成人摄入1-3克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儿童摄入5克以上可能危及生命,长期少量食用还会损伤肝脏、肾脏,甚至诱发癌症。有住在作坊附近的居民说,自己经常买他们家的面条,觉得“煮不烂、有嚼劲”,直到看到新闻才后怕,“难怪最近总觉得胃不舒服,原来吃的是毒面条!”还有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做检查,孩子前几天吃了外面的炒面后上吐下泻,医生怀疑是硼砂中毒,“想想都后怕,孩子才5岁,要是吃多了怎么办?” 这对父子的行为,不是简单的“黑心”,而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他们明知硼砂有毒,却为了降低成本、提升销量,长期大规模添加,涉及的消费者遍布周边多个社区,影响范围极广。更让人愤怒的是,他们自己从来不吃这些面条,家里的餐桌永远摆着单独购买的正规品牌挂面——这种“只毒别人,不害自己”的双重标准,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自私与冷漠。 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年并不少见。有的商家为了让馒头更白,添加二氧化硫;有的为了让酱肉色泽鲜亮,使用亚硝酸盐超标;还有的为了延长保质期,在熟食中掺入防腐剂过量。这些商家抱着“法不责众”“没人发现”的侥幸心理,一次次践踏食品安全的底线,却忘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商家最不能触碰的红线。 监管部门的查处速度值得肯定,但更要思考如何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一方面,要加大对无证小作坊的排查力度,这些“黑作坊”隐藏在城乡结合部,生产环境恶劣,监管难度大,却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另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对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不仅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更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警惕。购买面条、馒头等主食时,不要只看“筋道”“白净”,要选择正规超市、菜市场的品牌产品,查看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配料表等信息。如果食用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并保留好购物凭证,向相关部门举报。 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商家想要长久发展,靠的不是投机取巧、添加有害物质,而是诚信经营、保证品质。只有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让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