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为了延续张家香火,张謇在原配妻子的安排下,纳了一房小妾,可小妾迟迟不

炎左吖吖 2025-11-08 12:51:38

1897年,为了延续张家香火,张謇在原配妻子的安排下,纳了一房小妾,可小妾迟迟不怀孕,妻子着急道:“这个不行,那就再纳一个!”可第二个不仅也不行,还一生气,出家当尼姑了。 1883年,南通状元府的红绸子挂了半街。 21岁的张謇穿着簇新官服,和徐端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姑娘,办了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谁能想到,原配徐端嫁他十年,肚子始终没动静。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成了张家最扎心的短板。 因为这不仅是夫妻的事,更是整个家族的颜面。 张謇本不愿纳妾,可架不住徐端红着眼眶说:“我是正妻,该为张家开枝散叶。” 1892年,19岁的管氏被迎进府。 徐端把所有希望押在她身上。 管氏年轻健康,却比谁都清楚自己肩上的“指标”。 她夜里睡不安稳,总梦见婆婆拿着算盘拨拉。 “这月没动静,下月再不成……” 白日里下人们窃窃私语:“新姨娘怕是也难。” 压力像团棉花,压得她喘不过气。 七年后,管氏终于撑不住了,卷了包袱跑去找老尼姑:“我不当这‘生子机器’了。” 徐端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我真的留不住任何一个女人?” 但张家不能绝后。 1894年张謇父亲去世,守孝三年。 徐端在灵前哭肿了眼,却在守孝期刚满就做了个大胆决定自己去乡下挑人。 那年冬天,她裹着灰布斗篷,顶着风雪跑了二十里路,到石港村相看吴道愔和梁曼容。 两个姑娘都是健壮庄稼人的女儿,徐端拉着她们的手:“跟我去南通,给你们最好的吃穿。” 这一次,两个姑娘一起进了门。 1897年,44岁的张謇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吴道愔生了个胖小子。 徐端抱着孩子哭到喘不上气:“张家有后了!” 可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梁曼容就因嫉妒闹分家。 同样是进门,同样是伺候,凭什么吴道愔能母凭子贵? 吴道愔的儿子成了张家宝贝,她也顺理成章被扶正。 可张謇日记里,总称她“吴姬”,那是古代对妾的称呼。 徐端躺在病床上时,拉着张謇的手,没提儿子,没提吴道愔,只说:“办所女校吧,让女孩子们不用再像我们,把命拴在肚皮上。” 1908年,徐端去世了。 她一生为张家生娃操碎了心,最后放不下的,是别的女性能有别的活法。 张謇没辜负她,真的办起“张徐女校”。 可他自己呢? 有了儿子,成了“人生赢家”,却在深夜翻到徐端的旧帕子时,想起她顶风冒雪挑人的模样。 那些被他称作“工具”的女人,终究只是他传宗接代的棋子。 张謇以为,有了儿子、办了女校,人生就算圆满了。 直到1910年,他遇见沈寿。 沈寿是“绣圣”,可命运对她更残忍。 为给慈禧绣寿礼熬夜赶工,流产后再也没法生育。 丈夫余觉转头纳了两房小妾,把她当摆设。 一个为“生子”困了一辈子的状元,一个因“不能生”被丈夫嫌弃的艺术家,相遇了。 张謇请沈寿来南通办女红传习所。 他看她刺绣,一看就是半天,他教她读诗,从《古诗源》里挑73首,抄好加注,叫《沈寿学诗读本》。 他写诗把她比作蔡文姬,自己甘当“曹操”。 沈寿懂他的心意,剪下青丝,把他的手迹《谦亭》绣出来送他。 这不是男女之情,是两个被世俗伤害过的人,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共鸣。 1921年沈寿病危,丈夫要带她回苏州,她拒绝了。 最后的日子里,72岁的张謇搬着凳子坐在她床边,听她口述刺绣技法,自己一笔一画记下。 几个月后,《雪宦绣谱》问世! 这是中国刺绣史上最完整的教科书,也是两个孤独灵魂的对话录。 沈寿走的那天,张謇扑在遗体上嚎啕大哭。 他管生儿子的吴道愔叫“吴姬”,却管沈寿叫“世界美术家”。 这一年,张謇72岁。 他一生创办370多所学校,从复旦到南大,从纺织学校到盲哑学校。 有人说他“书生无用”,可他偏要用实业赚的钱,让更多孩子有学上、有书读。 或许在此刻。他终于明白传宗接代的执念,困住了徐端,困住了管氏,困住了陈氏。 而让女子读书、让技艺传承,才是真正的“延续”! 主要信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留后世一二有用事业 作为状元、实业家与父亲的张謇)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