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决看英国! 英国这次承认巴勒斯坦国,实际是斯塔默政府上台后外交转向的标志。早在2024年大选,工党就承诺推动两国方案,到了今年,斯塔默直接宣布正式承认,基于1967年边界线,还留出土地交换空间。 这不是一时兴起,英国外交部前期评估了中东地图和盟友反馈,协调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多国联动。联合国会员国支持巴勒斯坦地位已超三分之二,英国此举推波助澜,让美国在安理会显得孤立。 过去英国在中东政策摇摆不定,从贝尔福宣言到二战后托管,都留下一堆烂摊子,现在承认巴勒斯坦就是试图平衡以色列偏向,注入和平谈判动力。但承认不等于停火,英国还得跟进援助和监督机制,不然就是空谈。 美国对以色列的死忠,让英国决定更显分歧。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铁杆支点,提供情报网络和军事技术共享,比如铁穹系统和F-35改装经验,直接帮美国稳住能源通道和遏制伊朗扩张。 亚伯拉罕协议分化阿拉伯世界,2025年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本质维护美国地缘利益。美国国会受犹太游说集团影响,年捐超3000万美元,加上福音派基督徒票仓,政策难变。年轻选民虽转向,但保守势力主导大局。 以色列享受非北约特权,反向输出技术到美国本土,形成共生路径依赖。英国承认后,美国继续军援以色列,不顾盟友分裂,坚持低成本霸权模式。这暴露欧美战略脱节,英国看准时机,强化欧盟协调,避免被美国拖累。 英国议会辩论中,议员们聚焦实际援助,斯塔默政府拨款人道支持,加沙边境物资运送跟上步伐。承认潮下,葡萄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相继表态,联合国大会侧厅外交官交换草案,共识文本成型。美国席位沉默,否决权成常态,中东博弈分线固化。 过去英国常被视为美国副手,但斯塔默上任后强调务实外交,承认巴勒斯坦就是独立信号。外交大臣拉米出访布鲁塞尔,磋商联合框架,避免单边孤立。英国使馆实地记录定居点数据,回国呈报内阁,推动停火倡议。 全球媒体头条滚动英国立场,美国国务院重申以色列支柱角色,继续情报协作和防空部署。国内舆论分化,报纸头版分析影响,民众讨论和平前景。英国增加中东预算,援助机构接收支票,船只从港口启航。 联合国后续会议,英国代表陈词两国方案益处,加拿大外长补充经济细节,形成监督机制。承认过程情报评估先行,分析卫星图像标记热点,强化盟友共享。 拉米访华盛顿递交立场纸,美方握手未变分歧。英国议会听证证人陈述情报,强调不影响承认。更多国家议会投票跟进,支持率攀升,美国安理会独行,文件堆积维持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