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了!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赴乌克兰慰问当地民众,结果贴身保镖被乌克兰征兵

论史家 2025-11-07 15:59:07

太尴尬了!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赴乌克兰慰问当地民众,结果贴身保镖被乌克兰征兵办直接抓走了。   要说最近国际上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非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的乌克兰之行莫属。   这位常年活跃在人道主义一线的明星,带着联合国相关机构的身份,跑到战火纷飞的赫尔松地区做公益,本想给当地民众送温暖,没想到最后却给自家团队添了个大麻烦。   车队路过一个检查站,跟着她的一名保镖兼司机,直接被当地征兵办的人拦了下来,查完证件二话不说就往征兵中心带,任谁求情都不好使。   这位被带走的随行人员是乌克兰本地人,本身还是在册的预备役军人,这次跟着朱莉执行任务,压根没办下来延期服役的证明。   当时他赶紧跟征兵人员解释,自己正在护送国际重要人士执行人道任务,可对方根本不接这个话茬,只认一条规矩:符合征兵条件,又没有合法豁免理由,就得服兵役。   朱莉见状也急了,亲自跟着去了征兵中心,跟工作人员沟通了好一阵子,情绪看着都挺激动,可最终还是没能把人带回来。   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陆军一开始还发了份声明,把这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连这位随行人员的兵役登记编号都提了,结果没过半小时就悄悄删了。   其实朱莉这次访问本来就挺低调,没提前跟乌克兰政府打招呼,属于非正式出行,自然也没拿到什么特殊通行或者豁免的安排。   她穿着印着乌克兰标志的防弹背心,跑到赫尔松那个还在遭炮击和无人机袭击的地方,去地下掩体看望孩子,查看受损的医疗设施。   本来是件挺让人佩服的事,没成想因为这么个插曲,公益之行的焦点全被转移了。   无独有偶,就在这事儿发生前没多久,英国一家媒体的记者去乌克兰前线采访,随行的乌克兰籍同事也在检查站被当场带走,直接强制征召入伍。   好好的采访团队被拆散,记者朋友急得不行,结果旁边还有士兵调侃,说他得找个新搭档了,朋友已经去前线打仗了。   这两件事凑到一块儿,哪儿是什么巧合,分明是乌克兰现在征兵现状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乌克兰,自从进入战时状态,征兵政策严得超出想象。   适龄男性想离境都难,征兵的年龄范围覆盖很广,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不管是年轻小伙还是中年大叔,都在征召范围内。   以前还有些豁免条款,比如家里孩子多的父亲、需要照顾重病亲属的人,现在这些条款也越来越严,能真正豁免的没几个。   征兵的执行方式更是无孔不入,不光守着固定的征兵站点,公路检查站、商场门口、地铁站台,到处都能见到征兵人员的身影,碰到适龄男性就查证件,符合条件就直接带走。   之所以这么严格,核心还是前线兵力吃紧,战争打了这么久,伤亡不断增加,志愿者早就不够用了,只能靠强制征兵来补充兵源。   为了凑够人数,征兵的健康标准也一降再降,一些以前不符合服役条件的人,现在也被允许参军,甚至部分有专业技能的女性也被纳入了征兵登记系统。   可即便这样,前线的兵力缺口还是填不满,有些作战单元的人数连满编的六成还不到,新兵往往只经过很短时间的训练就被派往前线。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国际身份、名人光环,在国家生存需求面前,真的没什么分量。   朱莉的随行人员是预备役,本身就有服兵役的义务,没办延期证明,征兵人员按规矩办事,确实没什么可指责的。   换个角度想,要是因为他跟着国际名人做公益,就网开一面,那对其他被征召的普通人来说,也不公平。   战时状态下,最宝贵的就是公平,要是搞特殊化,只会让更多人不愿意服从征召,反而不利于兵源补充。   当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所有的政策都得围绕着打赢战争来制定,个人的职业、身份、所处的场景,都得为这个核心目标让步。   国际名人的面子不好使,人道主义的光环也护不住,这不是乌克兰故意不给谁难堪,而是他们真的没有退路可选。   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就是把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变成了常态,以前觉得名人身边的人肯定都有特殊待遇,现在才知道,在战火面前,大家都是普通人,都得遵守同一个规则。   那些被征召的人,不管之前是保镖、翻译还是普通职员,一旦穿上军装,就得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既是法律规定,也是战争年代的无奈选择。   战时无特例,生存面前,所有个体的身份标签都得为国家需求让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