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转!”近日,重庆一女子在银行买了50克金条,谁知后来进行检验时,却发现金条竟然是假的!她找到银行协商未果,无奈只好报警,然而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原本女子购买的金条是真的,而之所以变成假的是被闺蜜掉包了? 要聊这事儿,得先说说黄金投资的现状,如今金价居高不下,黄金凭借其保值增值的特性,成了不少人理财的首选,而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售卖的金条都附有质检证书,纯度、重量有明确保障,按理说 “假金条” 的概率几乎为零。 也正因为这份信任,重庆这位女士在决定投资黄金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银行购买,50 克金条,按当下市价算价值也得十来万,她满心以为把钱换成 “硬通货”,存进自家保险柜就高枕无忧了。 可谁能想到,这份 “安心” 在几个月后被彻底打碎。女士因为有资金周转的需求,打算把金条变现,于是带着金条去专业机构做检验。 当工作人员拿着检测仪器,一脸严肃地告诉她 “这金条是假的,里面根本不是纯金” 时,她当场就懵了。“不可能啊!这是我在银行柜台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怎么会是假的?” 她反复跟工作人员确认,可检测结果白纸黑字,假不了。 瞬间愤怒和委屈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被银行欺骗了,拿着假金条直奔当初购买的银行,要求对方给个说法,面对顾客的投诉,银行方面也很淡定,负责人明确表示:“我们银行售卖的金条都是经过严格质检的,每一根都有唯一编号和合格证书,绝对不可能出现假货。” 为了证明清白,银行还调出了当时的销售记录、监控录像,以及金条的质检备案,所有流程都合规合法,没有任何纰漏,一边是坚信自己在银行买到假货的顾客,一边是拿出全套证据自证清白的银行,几番沟通下来双方各执一词,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女士又气又急,觉得银行在推卸责任,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报警求助,希望警方能还自己一个公道。 民警接到报案后,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先从 “假金条” 本身入手调查,他们将假金条送到专业鉴定机构做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假金条外观和真金条几乎一模一样,重量也相差无几,但内部材质却是铜合金,表面只镀了一层薄薄的金膜,普通人根本难以分辨,接着民警又对女士的住所进行了现场勘查,重点检查了存放金条的保险柜。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疑点。保险柜没有被撬盗的痕迹,锁具完好无损,说明嫌疑人是 “和平进入”,并且大概率知道保险柜的位置,甚至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保险柜。 结合女士的社会关系,民警很快将调查方向锁定在她身边的熟人身上,而女士思来想去,也没想起谁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的保险柜,直到民警提醒她 “有没有信任的人经常来家里,或者知道你有金条”,她才猛地想起一个人,自己的闺蜜。 这位闺蜜和她相识多年,两人无话不谈,闺蜜经常来家里做客,她也从未设防,有一次闺蜜来家里时,她刚好打开保险柜拿东西,可能就是那时候,闺蜜看到了里面的金条和黄金首饰。 更让她懊悔的是,有一次她急着出门,保险柜可能没完全锁好,当时闺蜜还在客厅待着,现在想来,那时候对方可能就动了歪心思。 民警顺着这条线索展开调查,很快就掌握了闺蜜的作案证据,面对警方的询问,闺蜜心理防线崩溃,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原来她第一次看到女士保险柜里的金条时,就被巨大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她知道女士对自己完全信任,不会有任何防备,于是暗中上网购买了和真金条外观、重量相近的假金条,之后又找机会去女士家,趁对方不注意用假金条换走了真金条,随后迅速将真金条变卖,套取了 9 万多元现金。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女士心里五味杂陈,有追回损失的庆幸,但更多的是被背叛的寒心,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掏心掏肺对待的闺蜜,竟然会因为贪婪,做出这样背信弃义的事情。而银行方面,在得知真相后,也松了一口气,这场莫名的 “售假嫌疑” 终于洗清。 最终警方成功追回了全部赃款 9 万多元,归还给了女士,而那位背叛闺蜜的嫌疑人,也因涉嫌盗窃,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这起案件看似圆满解决,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感慨:“真是应了那句‘防火防盗防闺蜜’,人心真的太复杂了!”“十几年的感情,竟然抵不过几万块钱,太让人寒心了!” 还有网友说:“银行买金条确实靠谱,但防不住身边人的算计,信任也要有底线啊!” 生活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也有突如其来的背叛,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背叛就否定所有情谊,只是在往后的日子里,要学会擦亮眼睛,分清真心与假意,既要保持善良的本心,也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信息来源:《银行买的50克金条竟是假的?女子又急又气报警后真相反转,网友:防火防盗防闺蜜》新民晚报)



用户15xxx60
开局三张图内容全靠编,50克卖9万多,我想问下这家回收机构在哪里?
南乡子
假!只是瞟了一眼,就能买来一模一样的假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