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计谋得逞了,中国表示沉默!11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

分享星辰 2025-11-07 12:55:17

美俄的计谋得逞了,中国表示沉默!11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议,解除对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的制裁。美国和俄罗斯都投了赞成票,而我们中国投了弃权票。 ​​其实,此前我们是用了一票否决权的,因为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的部队里面,有被我们列为恐怖组织的组织人员。不过,这次美国和俄罗斯,以及欧洲和中东逊尼派全部都支持解除对沙拉等人的制裁。叙利亚新政权的背后比较复杂,美国、俄罗斯、欧洲、土耳其等都卷进去了。目前来看,这个政权是一个亲美西方的政权,跟此前的阿萨德政权完全不一样。俄罗斯也是为了保住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和港口,不得已只能选择暂时支持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领导的政权。 所谓“中国沉默”根本是误读,弃权票从来不是无立场的妥协,而是大国在复杂博弈中的清醒权衡。要知道,我们此前的一票否决,已经把核心底线摆得明明白白——任何纵容恐怖组织的决议,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但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这次的投票格局,早被美俄的“利益交换”悄悄改写。 美国突然转变态度支持解除制裁,哪里是出于人道主义考量?叙利亚北部的石油产区、地中海沿岸的战略通道,才是它真正的目标。此前阿萨德政权亲俄反美,美国在叙利亚折腾多年却没占到实质便宜,如今沙拉政权主动向西方靠拢,正好给了美国重新渗透的机会。解除制裁不过是投名状,后续西方资本、武器援助大概率会跟着进场,美国想借新政权之手,把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挤走一半。 俄罗斯的选择更透着无奈。塔尔图斯港是它在黑海之外唯一的地中海军事基地,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更是俄军在中东的核心支点,这两个地方是俄罗斯维持地区话语权的命根子。沙拉政权上台后,虽然亲西方,但也没打算彻底得罪俄罗斯——毕竟还需要俄罗斯制衡土耳其和极端势力。俄罗斯投下赞成票,本质是用短期妥协换长期存在,只要军事基地还在,就保留了日后翻盘的筹码。 欧洲和中东逊尼派的跟风,同样各有算盘。欧洲想通过支持新政权,换取叙利亚难民问题的缓解,毕竟数百万难民积压在南部边境,早已成了各国的烫手山芋。中东逊尼派国家则盯着什叶派势力的扩张,沙拉政权的亲西方立场,刚好能成为制衡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的棋子。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背书,却没人真正关心叙利亚民众的死活——这个被战争蹂躏了十余年的国家,至今还有近千万人流离失所。 中国的弃权票,恰恰戳破了这场“利益分赃”的虚伪。我们既不能无视恐怖组织可能死灰复燃的风险,也不能强行否决所有国家的联合诉求,毕竟过度干预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对抗。弃权背后,是对“反恐红线”的坚守,也是对复杂局势的审慎——恐怖组织的残余势力若得不到约束,不仅会威胁叙利亚稳定,更可能蔓延到周边地区,甚至影响中国的安全利益。 这场投票看似是美俄的“胜利”,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沙拉政权根基未稳,国内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矛盾、亲俄与亲西方势力的对立,都可能因为制裁解除而加剧。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捆绑本就脆弱,一旦其中一方觉得吃亏,必然会撕毁默契。欧洲的难民问题也不可能靠一张制裁决议就解决,根源性的战乱与贫困,从来不是外部势力的利益交换能抚平的。 国际政治的残酷之处正在于此,弱小国家的命运往往成了大国博弈的筹码。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反对恐怖主义,支持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国家未来,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次的弃权,不是沉默,而是清醒的表态——我们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核心原则,也不会为了对抗而对抗。 未来,叙利亚的局势还会充满变数,但中国的反恐底线绝不会动摇。那些觉得中国“沉默”的声音,恰恰忽略了大国担当的真正含义:不是盲目站队,而是在复杂的棋局中,守住最基本的正义与安全底线。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分享星辰

分享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