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子深夜遛狗时不牵绳,狗突然窜出来吓到了一名孩子,孩子家长要求女子道歉,并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女子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回怼孩子家长:不就是想要钱吗?我直接转给你! 11月5日傍晚,江苏某地的街头还残留着白日的暖意,张先生带着孩子出门散步,原本惬意的亲子时光,却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烈性犬打破。 散步途中,一条体型不小的黑色烈性犬毫无征兆地冲向孩子,毫无防备的孩子被直接扑倒在地,瞬间吓得大哭不止,紧紧捂着胸口喊疼。 张先生赶紧护住孩子,检查后发现孩子虽未被咬伤,但受惊严重,而不远处,一名年轻女子慢悠悠走来,手里攥着狗绳却并未系在狗身上。 面对张先生的质问,女子没有丝毫愧疚,反而一脸无所谓,坚称自家的狗听话,暗示是孩子或许有逗狗的行为。 当张先生提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时,女子的反应更是令人费解,她直白地将这一合理诉求等同于“讹钱”,语气中满是不屑与傲慢。 民警赶到现场后,女子依旧坐姿随意,对调解毫无配合之意,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正常遛狗,没咬到人就不算大事,甚至觉得张先生是在小题大做。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全程没有一句道歉,反而反复强调自己有钱,可以直接转账了结,完全无视孩子受到的惊吓和家长的担忧。 这种态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从始至终都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遛烈性犬不拴绳本身就是违规行为,给他人安全带来威胁后,连最基本的责任和歉意都没有。 在城市里,遛狗不拴绳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像这样态度傲慢、拒不认责的情况,还是让人感到气愤。 女子的行为里,藏着对规则的漠视和对他人安全的无视。 烈性犬本身具有一定攻击性,即使平时表现温顺,也难保不会因外界刺激突发状况,而牵引绳就是防止危险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这位女子明明随身携带狗绳,却刻意不拴,说到底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家狗不会咬人”,这种自私的想法,恰恰暴露了部分养狗人责任意识的缺失。 随着养狗人群的增多,相关的规则和约束也在不断完善,新的管理规定正是为了规范养犬行为,保护更多人的安全。 这些规定从不是为了限制养狗人的自由,而是为了划清责任边界,让人与宠物能更和谐地共处。作为养狗人,出门给狗拴绳,不仅是遵守规则,更是对他人安全的负责,也是对自家宠物的保护。 宠物文明的构建,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体现在每一个养狗人的实际行动中。 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举措,或许只是出门时多花几秒钟拴好狗绳,或许是在宠物给他人带来困扰时真诚道个歉。 但这位女子的行为,显然与这份文明背道而驰,她的傲慢和自私,不仅伤害了受惊的孩子和焦虑的家长,也给整个养狗群体抹了黑。 养狗本身是件温暖的事,宠物能给人带来陪伴和快乐,但这份快乐不能建立在他人的安全隐患之上。 每个养狗人都该明白,饲养宠物的同时,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关乎公共安全,关乎他人感受,更关乎规则意识。 不拴绳的自由,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而出事之后的傲慢与推诿,更是缺失基本素养的表现。 那天的冲突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平息,孩子的检查结果并无大碍,但这次经历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恐怕需要很久才能消散。 而那位女子,或许到最后都没明白,她真正缺失的不是钱,而是作为养狗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