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 荷兰安世半导体宣布 2025年11月6日,当地时间11月5日,荷

不凡葡萄 2025-11-07 07:47:10

你敢相信? 荷兰安世半导体宣布 2025年11月6日,当地时间11月5日,荷兰安世半导体官网更新消息,一方面欢迎美国暂停“穿透规则”一年,也欢迎我国推动恢复其我国工厂及代工厂出口,希望能知道放宽出口限制的具体条件和流程;另一方面透露10月29日已暂停向我国工厂直接供晶圆,理由是对方拒付货款,但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工厂都正常运转;同时明确否认张学政恢复CEO职务,还说未来一年公司迁业务、解聘高管这类战略决策都得荷兰政府批准。 这波操作满是矛盾,一边盼着中国放宽出口限制,一边对中国工厂断供。所谓“拒付货款”存在争议,安世中国11月2日已发声明,荷兰总部欠付东莞工厂货款达10亿元,目前已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这场纠纷的根源要追溯到2019年,闻泰科技以340亿元总对价收购安世半导体(直接出资330亿元),让这家濒临困境的企业重获生机。 中资注入后,安世在中国快速发展,2025年三季度中国区收入达78.25亿元,占半导体业务总收入约30.9%,全球70%-80%的封测产能集中在中国。 东莞封测厂是核心产能基地,年产量超500亿件,承担着安世全球70%左右的总产能。 安世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稳居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汽车业务占比高达62.03%,客户覆盖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头部车企,全球市场份额约19%。 荷兰政府9月30日突然出手,依据1952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首次对外资企业使用),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资产,罢免中方CEO张学政,将股权交第三方托管。 嘴上喊着“国家安全”,实则是粗暴干预企业运营,违背商业契约精神,本质是对中资控股权益的掠夺,全程未给中方申辩机会。 荷兰以为断供晶圆能拿捏中国,却没想到安世中国早有预案。自10月26日起荷兰暂停供应,10月29日正式通知客户,目前公司库存充足,能稳定供应至年底乃至更久。 为保障长期供应,安世中国已启动新晶圆产能验证,国内新洁能、士兰微等企业具备替代能力,对明年实现无缝衔接充满信心。 断供的反噬很快显现,欧洲车企率先承压。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通报,若断供超30天,大众狼堡工厂单日损失就达1.2亿欧元,行业或面临300万岗位风险。 部分热门车规芯片型号价格已出现暴涨,有的涨幅达5倍,现货价平均涨超两倍,分销商囤货惜售,下游企业成本压力骤增。 荷兰政府宣称安世未来一年战略决策需其批准,这分明是把商业公司当成政治筹码,无视市场经济规则。 闻泰科技作为控股股东,2025年三季度半导体业务净利润12.61亿元,占公司整体净利润的268.87%,手握中国市场和核心产能两张王牌。 中方始终保持理性,11月6日商务部明确,对符合规定的稀土出口申请予以许可,释放合作善意。 但荷兰的管制行为已引发连锁反应,ASML因相关政策影响,10月31日股价下跌1.51%,单日市值缩水约115亿元。 ASML的DUV光刻机业务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贡献了其35%的DUV设备销量,而光刻机生产离不开中国稀土材料。 更关键的是,全球95%的重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自10月9日起,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技术实施出口许可管理。 荷兰的管制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让自身产业面临风险。荷兰半导体产业20%的岗位直接与对华贸易挂钩,安世2024年营收140亿元中近半来自中国。 美国暂停“穿透规则”只是阶段性调整,荷兰却误判形势,将其当作干预企业的底气。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安世晶圆制造集中欧洲、封测依赖中国的布局,让荷兰的单边操作更显荒谬。 安世中国的应对展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不吵不闹,用充足库存和替代预案保障供应稳定,还推出人民币结算要求。 宝马已紧急兑换23亿元人民币签署新合同,大众将10亿美元信用证改为离岸人民币额度,欧洲车企被迫接受结算规则调整。 中国市场是安世最重要的营收来源,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需求地,我们有足够的底气维护自身权益。 荷兰政府该认清现实,1952年的“沉睡法案”不适用于正常商业场景,政治干预无法改变市场规律和产能格局。 中方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前提是相互尊重、遵守规则,任何单方面施压和掠夺行为都不会得逞。 这场博弈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控制权,更关乎全球产业链的公平与稳定。 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和韧性,正在打破不合理的干预,推动产业回归市场化轨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安世半导体公司

0 阅读:133
不凡葡萄

不凡葡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