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被传聘清华讲师,舆论炸锅,真相却藏在学术冷板凳里 近日有网友传言翁帆受聘为

能工智人 2025-11-06 19:32:51

翁帆被传聘清华讲师,舆论炸锅,真相却藏在学术冷板凳里 近日有网友传言翁帆受聘为清华建筑学院讲师,负责讲授《近代建筑田野调查》课程并研究西方建筑史,此事引发公众猜测她是否借助杨振宁的关系获得职位,随后记者查询清华大学官网发现并无相关聘任信息,校方也回应称讲师岗位属于普通教学岗,所有招聘流程均按规定进行,不存在特殊照顾的情况。 其实翁帆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人,她1994年从汕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接着去广外读了硕士,2011年在清华拿到建筑学博士学位,这些年她自己发表了7篇论文,其中几篇还登上国际期刊,有一篇关于英国建筑师约翰·索恩的文章被剑桥教授写进书里,这算是把中文研究成果带到了国外。 她付出很多精力做的事情,很多人没有留意到,她翻译了不少建筑领域的经典著作,比如十六世纪的《塞利奥论建筑》,还有最近一本讨论量子物理与建筑关系的书,这些工作看起来不引人注目,但如果没有它们,中文读者就会缺少很多重要的知识来源,此外,她在清华大学负责整理杨振宁先生留下的手稿、邮件和批注,计划编成一套全集,这项任务只有她能承担,学校也认为这是一项关键工作。 她还负责管理一个名为“青年建筑史基金”的项目,这个项目由杨振宁先生生前创立,她需要挑选合适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跟进成果进展,并非只是挂名而已,该基金旨在帮助年轻人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正好与她计划教授的“田野调查”课程内容相呼应。 大家关注翁帆是否依靠关系,是因为常看到名人亲属轻松成功,但翁帆走的路很慢也很扎实,她从语言转向建筑,又做翻译、整理和出版工作,每一步都有文章发表、引用记录和同行认可,她没有抢风头,也不急于露面,只是默默坚持了十年,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她该不该进清华,而在于我们能否接受一个女人用十年时间,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一步步走进学术圈。

0 阅读:6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