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台海开打,最难啃的不是台湾,而是离大陆50公里的东引岛。你可能觉得一个小岛能有多难?可要真动起手来,这地方能让人头疼到怀疑人生。 很多人根本没听过东引岛,听起来像个旅游地,其实它是个全副武装的“地下堡垒”,位置尴尬得很,距离大陆最近不到50公里,离台湾本岛却有170公里。 别看它只有4平方公里出头,台军几十年把它“掏空”了,整个山体像个被灌了钢筋水泥的蜂巢。 关键是,这地方不是靠守,是靠藏。 岛上三千驻军,编制包括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还有后勤保障部队,远超岛上渔民人数。 他们不是简单驻守,而是真的把岛当“永固战场”来经营的。 所有重要设施基本都在地下,连导弹发射井都是垂直隐藏的,相控阵雷达跟着埋进山体里,常规轰炸根本打不穿。 说白了,打东引岛,不是打一个岛,是打一个地堡群。 台军给这地方配了不少看家本事。“天弓-2”防空导弹、双联装防空系统、“毒刺”近防,全都布在地下发射井和临海高地,低空高空都设防。 反舰上用“雄风-2”,打击范围能覆盖闽江口。 还有计划部署的“雄风-3”,速度快、射程远,一旦部署完成,整个福建沿海都可能在火控范围内。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地形。 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几乎没有可供登陆的沙滩,近岸水深超过两米,传统登陆战术在这完全没用。 加上岛上港口能停5000吨级舰船,配套直升机坪,平时台湾用船补给,战时也能硬顶几轮打击。 台军甚至宣称,岛上物资储备能撑半年以上。这不是信口开河,是他们真这么准备了几十年。 可问题来了,真有一天要打,怎么办? 解放军早就考虑到了。2024年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首次在东引岛周边展开封锁,海警也一块上阵,演示了“围而不攻”的战术。 意思很明白,不打你,但就让你出不去、吃不上、撑不久。无人机、远程火箭炮、甚至机械狗都用上了,目的不是一波带走,而是先封住、再削弱、最后逼降。 在这之前,台军还搞了个实弹演练,想“秀肌肉”。可没两个月,解放军就来了个“军警协同”,直接封锁周边海空域。 台军那点动静,在雷达和光电设备面前,连个水花都翻不起来。 美国人当然盯着这块地方。对他们来说,它是监视大陆的重要前哨,用来传递战略情报。但真要硬扛?他们也清楚,代价太大。 现在局势的微妙点就在这:台军把它当筹码,大陆视它为心理战工具,美国则希望它别真成“引爆点”。 这几年,东引岛没少出事。2022年,大陆一架运-12民航机飞过去,台军没能有效拦截。 那次算是个“试水”,也让外界看清,岛上的雷达反应其实并不灵光。 到了2024年,民进党又试图搞实弹演练,结果直接被视作挑衅,紧接着就迎来了解放军的高强度围演。 说到底,战术早就变了。 现代战争不再是硬冲硬打,而是精准打击+心理瓦解。像东引岛这种“硬骨头”,不是靠蛮力啃,而是靠封锁、扰心、断补三步走。 无人机撒传单、广播喊话、机械狗进隧道,这些看似另类的手段,其实早被列入演练科目。 台军再怎么吹“易守难攻”,也挡不住信息战和心理战的渗透。更何况,补给线一断,地下堡垒再坚固也只能耗时间。 现在的东引岛,已经从战略前线变成一枚棋子,谁接得住,谁就掌握主动权。 有意思的是,东引岛被称为“陆海空一体化前哨”,但这“前哨”其实早被包围在解放军的掌控圈内。 2024年那场演习,东部战区不仅围了东引,还同步对乌丘屿展开压制,形成“点面结合”的态势。 有人说,台海真打起来,主战场在台北、新北这些核心区。但别忘了,第一枪很可能打在这种“不起眼”的小岛上。 现在民进党当局拿东引岛做政治秀,想借此换取谈判筹码,但现实是,越拿它当赌注,越容易失控。 美国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嘴上说支持,行动上却不敢真派军介入。 从地理上看,东引岛扼守福州到上海的主航道,每天上百艘商船经过。 一旦被封锁,不只是东南沿海,长三角的物流也会受冲击。 可反过来讲,一旦大陆掌握这块区域,台当局的外岛战线就会出现大面积崩塌。 说到底,东引岛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打最划算。传统打法的性价比太低,现代封锁+心理压制才是主流。 台军守得住一时,守不住长线。而大陆呢?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手段。

鸣剑
外行,无知,胡说!
用户12xxx27
屁话,天天二十小时轰炸,补给进不去。通风口没有。
用户15xxx70
对付地老鼠,方法太多,只是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