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想当年蒋经国走了之后,蒋家在台湾政坛就慢慢没那么显眼了,到了第四代,蒋友柏、蒋友青这些人都躲着政治走,就只有蒋万安接了他爸蒋孝严的“政治活儿”。 要看懂蒋万安这步“拒选棋”,得先把蒋家在台湾政坛的“褪色史”扒明白,从蒋经国1988年那笔“遗产分配”开始说就再清楚不过。 当年蒋经国撒手人寰,留下的不仅是国民党的执政地位,还有一套以蒋家为核心的权力架构和庞大党产——那些从大陆带过去的227万两黄金、10亿美元外汇,再加上接收的日资企业,构成了蒋家在台的政治底气。 可谁也没料到,接过接力棒的李登辉表面尊蒋,暗地里却在拆解蒋家的权力版图,先是在军权上动手脚,把蒋经国倚重的蒋纬国从实权位置上慢慢挪开,原本由蒋家亲信掌控的要害部门,渐渐换成了他的自己人。 更狠的是在党产上做文章,虽然李登辉时期国民党党产看似飞速膨胀,甚至向海外扩张,但这些资产的实际控制权早已脱离蒋家之手,变成了滋养派系势力的工具,等到后来民进党搞“不当党产处理”,蒋家连一丝话语权都没有。 那些曾经支撑蒋家政治运作的“家底”,要么被贱卖要么被追缴,最后连中央投资公司250亿新台币的资产拍卖都流标了,自此,蒋家成了空有虚名的“前朝后裔”。 蒋经国当年给孙辈定下“松柏常青”的命名规矩,本想让蒋家基业延续,可现实却开了玩笑。 第三代里,蒋孝勇早早带着家人远走加拿大,明确表示不碰政治;蒋孝严虽然留在台湾,却因为私生子的身份,直到2005年才带着儿子蒋万安认祖归宗,此前连“蒋”姓都不能用,只能顶着“章孝严”的名字在政坛打拼,当年竞选民意代表还输给了罗淑蕾。 到了第四代,更是集体“逃离政治”,最受关注的蒋友柏直接在上海开起设计公司,反复强调“蒋家再起不会从政治起来”,采访时连政治话题都不愿碰,公关提前就给记者打预防针“别问政治”。蒋友青更是干脆躲得无影无踪,只剩蒋万安成了蒋家第四代唯一的“政治独苗”,接了父亲的班。 蒋万安能走上政坛,多少沾了点“蒋家曾孙”的名头,但这头衔与其说是光环,不如说是包袱。 2015年他放弃美国律师的高薪工作回台参选,对手一上来就拿身份做文章,骂他是“靠血统上位的官二代”。后来竞选台北市长,无党籍候选人黄珊珊暗戳戳嘲讽他“靠姓蒋和党证吃饭”,还有人跑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他父亲的“认祖登记”,把他打回“章万安”的身份。 即便他靠挡下“劳基法修正案”这种民生实事攒了点口碑,2022年当选台北市长的得票率也只有42.29%,远不如马英九当年64.11%的峰值,甚至比郝龙斌的55.64%都差了一大截,要是没有黄珊珊分流蓝营选票,结果还真不好说。 要知道,2007年民调还显示60%民众反对“去蒋”,蒋经国的好评率更是高达65%,可才过十几年,这份历史好感就没法转化成实际选票,蒋家的政治号召力早就打了对折。 现在的国民党,分成了马英九系、朱立伦系等大大小小的派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蒋万安既没有父亲蒋孝严那样在党内多年经营的人脉,也没有掌控任何派系资源,真要去选主席,无非是被各大派系当枪使。 看看之前的主席选举,从吴伯雄到朱立伦,哪个不是背后有庞大势力支撑?蒋万安手里就一个台北市长的职位,既管不了党产,也调不动派系资源,真当选了也只是个“傀儡主席”,还不如守着台北市这个实权岗位实在。 蒋友柏早就把话说透了:“绿军不可能信任他,马营也不会当他自己人”,这句话放在蒋万安身上同样适用。 民进党那边只要一遇到选举就拿“蒋家历史”做文章,把所有问题都往蒋家头上扣;国民党内部的老派系也未必真心接纳他,毕竟在他们眼里,蒋万安只是个“沾了祖宗光的年轻人”,真要让他掌权,谁也不服气。 这种情况下蒋万安要是硬着头皮参选主席,无异于拿着褪色的招牌去闯市场,注定讨不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