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防卫大臣怒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近几日发声了,他警告日本不要再幻想打仗了,因为国家可能会灭亡。 石破茂这份见解于2025年10月11日发布,聚焦战前日本为何滑向深渊。他从五个维度入手:宪法解释的随意性、政府决策的独断、议会监督的虚弱、媒体报道的偏差,以及情报收集的失真。这些问题并非历史陈迹,而是当下隐患的镜像。他强调,日本必须铭记战争的反省,避免武力解决外交僵局的旧路。石破茂的表态继承历任首相的道歉基调,却更注重机制反思,避免笼统说教。这在战后首相中属首次直击要害,显示出他作为前防卫大臣的务实视角。政界反应分化,自民党内保守派质疑其“软弱”,但民间支持渐起。石破茂的意图清晰:用历史镜鉴当下,提醒日本勿在外部压力下盲目扩张军备。毕竟,战争从来不是游戏,而是国家存亡的赌注。 日本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最严峻的危机。2025年,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9.3%,约3619万人,相当于每四人中就有一位高龄者。总人口缩至1.2065亿,同比减少90万,创1968年以来最大降幅。劳动力人口仅7395.2万,占总数的59.5%,短缺25.6万人。新生儿上半年仅31.9万,同比降3.3%,创统计新低。所谓“2025问题”指团块世代800万人集中步入75岁高龄,医疗和养老需求将爆炸式增长。政府虽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但实际执行面临阻力。老人护理床位申请堆积,社区诊所预约排队数月。这样的结构失衡,直接拖累经济活力,企业招聘难,税收基盘弱化。石破茂点出的实情,正是这个人口金字塔倒置的国度,怎能承受新一轮军备的沉重负担? 国防预算的膨胀,正与民生需求形成鲜明对比。2025财年,日本防卫费达8.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4%,创历史新高,总预算115.1978万亿日元也刷新纪录。这笔钱占GDP约1.6%,包括部署战斧导弹和强化反击能力,远超教育与医疗总和。一艘新型护卫舰造价逾千亿日元,相当于数万学生的中小学资助总额。相比之下,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山大,预计2025年支出将超收入20%。医疗设备老化,基层医院经费压缩5%,导致检查等待期延长。石破茂的警告直指此弊:军费倾斜忽略民生根基,资源本该用于保障老人晚年安稳,却流向武器采购。这样的分配逻辑,在老龄社会中显得格外不合时宜,民众嘀咕声渐起,质疑政府优先级是否本末倒置。 青年失业率4.0%,整体失业升至2.6%,就业人数减少21万。物价指数CPI年增2.7%,米价和能源成本上涨推高生活开支,家庭消费支出仅环比增1.2%。超过五成20多岁群体反对军费增长,他们更忧心工作难觅和通胀侵蚀。制造业岗位缩减,起薪勉强覆盖房租,结婚生子成奢侈。政府虽推就业培训,但经费缩减5%,效果有限。石破茂的见解间接点出:国家安全应从青年稳定入手,而不是把有限资金砸向导弹。这样的现实,让军备计划在年轻人中失信,社会活力进一步流失。 冲绳美军基地问题,如一颗定时炸弹,放大日本的战争阴影。2025年,联合国报告指基地周边PFAS污染严重,46处水体中28处超标,威胁居民健康。嘉手纳基地噪音扰民,低飞战机震动房屋,居民睡眠质量下降。犯罪事件频发,驻军涉案80人,同比增20%,包括暴力伤害和环境破坏。那霸市美军单独巡逻引发争议,范围扩大至闹市区。部分海军陆战队迁往关岛,首批100人于2025年完成,但普天间基地搬迁拖延,土地占用未解。冲绳县统计显示,刑事犯罪超6000起,当地抗议集会逾三万。 资源进口的脆弱性,进一步暴露日本的战略短板。作为岛国,90%以上能源依赖海运,铁矿石进口99%、铜材96%。2025年,南海航道模拟中断导致股市波动,工厂停摆风险凸显。政府推动多元化,从澳洲进口重稀土首单落地,与美合作在澳建厂。但短期内,供应链重塑成本高企,预计需数年。石破茂强调,海运线一断,两周内经济瘫痪。军备虽强化反击,却忽略资源韧性,战争一触即发,国家命脉即断。这样的依赖格局,提醒日本:安全不止于武器,更在于稳固的进口链条。 转向民生的呼声,正成为日本的共识。石破茂的表态虽未撼动军费计划,但唤醒公众:国家长存,靠的是安居乐业,而非权力欲的军备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