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名将陈芋汐的父亲陈健评价全红婵时表示:全红婵是一个意志力较强的选手,她不仅克服了发育期带来的困难,而且能够在跳水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她跳水起跳特别高,入水姿势优美,极具观赏性。她同陈芋汐各有各的优点,她们虽然赛场上是竞争对手,但是,场下却是亲如姐妹的好朋友们, 这番话出自2025年11月3日全国跳水团体赛结束后,陈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真情流露。 当天这场焦点战堪称“神仙打架”,缺席赛事183天的全红婵强势复出,与新搭档王伟莹组队,最终以0.9分的微弱优势险胜陈芋汐和掌敏洁组合。 比赛中陈芋汐的107B动作零水花入水拿下91.20分,可全红婵紧接着就用92.10分的高分实现反超,两人的对决让全场观众直呼过瘾。 谁都不知道,全红婵这183天的沉寂背后,是与“发育关”的艰难抗争。 17岁的她身高暴涨15厘米,体重增加7公斤,对跳水选手来说,这种身体剧变几乎是“魔咒”,曾经拿手的207C动作一度成了“梦魇”。 好在教练陈若琳用AI算法定制食谱、3D动捕分解动作,才帮她重建技术体系,硬生生把身体变化从“负担”变成了“助力”。 而赛场下的画面,完全打破了“竞争对手必为敌”的刻板印象。 热身时全红婵和陈芋汐并肩站在10米台,低头聊了几句就开怀大笑,陈芋汐笑得扶住栏杆,全红婵还调侃她“水花比我还大”。 颁奖结束后,陈芋汐在采访区接受提问,全红婵悄悄躲在通道口给她比加油手势,那一幕暖化了不少观众。 训练之余,两人还会和张家齐一起分享家乡零食,全红婵带广东菠萝包,陈芋汐拿上海蝴蝶酥,凑在更衣室角落边吃边聊。 陈芋汐曾说过,单人比赛时有全红婵在就能稳住金牌,双人比赛有她在身边才安心,这种依赖感可不是装出来的。 其实陈健的评价,算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也点透了这对“跳水双子星”的真实关系。 现在很多竞技体育圈,粉丝互撕、恶意抹黑的事情屡见不鲜,全红婵就曾因发育期身体变化,被网友嘲讽“变胖跳不动”,甚至有人造谣她夺冠有黑幕。 可陈健作为选手家长,没有护短,反而大方肯定对手的优点,这份格局真的太难得了。 他说全红婵意志力强,可不是空口夸赞,要知道多少女子跳台选手都栽在发育关上,全红婵却能在身高体重猛增的情况下,通过上千次训练重构动作,这份吃苦劲头确实让人佩服。 体育竞技的本质从来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相成就,陈芋汐和全红婵就是最好的例子。 全红婵缺席的半年里,陈芋汐扛起大旗拿下7枚金牌;全红婵复出后,又用一场险胜点燃赛场,她们在竞争中不断打磨技术,才共同把女子10米台的水平推向新高度。 更难得的是,她们没有被竞争冲淡友情,训练时互相纠正动作,生活中互相照顾,这种“赛场是对手,场下是姐妹”的关系,才是体育该有的样子。 现在很多家长总教孩子“要赢过所有人”,却忘了教会他们尊重对手,陈健的做法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真正的格局,是承认别人的优秀,是明白良性竞争能让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非要争个你高我低。 中国跳水队能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或许也离不开这种传承已久的良性氛围。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故事告诉我们,竞技的魅力不仅在于金牌,更在于拼搏的坚持、对手的尊重和纯粹的友情。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