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近日,四川资阳,一老板在收到了327万元工程款后,却拒不给工人结清工资,而是把这些钱用来周转其他项目,结果拖欠了18名工人77.9万余元工资,最终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网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在四川资阳的建筑行业圈里,一起恶意欠薪案件的判决近期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名工程老板在手握足额工程款的情况下,无视工人的血汗付出,将工资款项挪作他用,最终难逃法律的严惩。 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部分用工方的失德行径,更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恶意欠薪的坚定决心。 2020年,该老板成功承包了当地一处厂房的消防建设工程,随后组建了施工班组进场作业。 经过工人的辛勤劳作,工程顺利竣工交付,而截至2024年7月31日,他已累计从甲方那里收取了327万元的工程款。 令人愤慨的是,这笔足以覆盖所有工人薪酬的款项,并未按约定发放到18名施工人员手中,反而被他擅自挪用至其他项目的资金周转中。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位老板的行为绝非单纯的“资金紧张”,而是明知法律对欠薪的明确规定仍故意为之的违法行为。 更恶劣的是,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向其送达限期支付工资的整改文书后,他依然置若罔闻,这种对行政指令的漠视,进一步印证了其恶意欠薪的主观意图。 对于被欠薪的工人们而言,这笔迟迟不到位的工资,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基本生活运转。 18名工人的被欠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看似数字有差异,但每一笔都关系着家庭的柴米油盐。 有人因拿不到工资无法按时偿还房贷,有人凑不齐孩子的学费只能四处求助,还有一位工人因积蓄被拖欠,连儿子结婚的彩礼都只能向亲戚朋友拆借。 这些辛苦打拼的劳动者,本该凭借劳动获得合理报酬,却因老板的自私自利陷入生活困境,这种权益失衡的现状,无疑是对“按劳取酬”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 面对老板的推诿拖延,工人们的维权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起初,他们选择好言相劝,希望对方能良心发现;在协商无果后,也曾采取上门交涉的方式表达诉求; 当这些方法都失效后,他们转而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最终在走投无路时提起了法律诉讼。 从被动讨要到主动维权,工人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奈。 值得庆幸的是,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及时介入,为他们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 在人社局的整改指令未能奏效后,法院通过严谨审理,认定该老板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恶意欠薪必严惩,法院判决零容忍,任何试图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是立足之本。 这位老板为了周转其他项目而挪用工人工资,看似解决了短期的资金问题,实则摧毁了自身的商业信誉。 事实上,任何项目的发展都不应建立在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忽视工人的血汗付出,最终只会落得声名扫地、身陷囹圄的下场。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