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翻脸了?普京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事情不简单。 今天咱

芝士讲解员 2025-11-06 11:36:30

这是要翻脸了?普京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事情不简单 。 今天咱们聊聊俄罗斯最近的这个大动作,普京亲自发话,要不惜代价搞定稀土自给自足,摆脱对中国和美国的依赖。 这事听起来挺炸裂的吧?表面上看像是要和中国拉开距离,但挖深点,你会发现水很深,牵扯到全球供应链的博弈、地缘政治的角力,还有俄罗斯自己的生存之道。 电动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的涡轮、甚至军用导弹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稀土做成的永磁材料。 没有它们,高科技产业就得瘫痪一半,全球需求量正疯涨,预计到2030年会翻倍,达到30万吨以上,主要因为新能源车和电子产品的爆发。 问题在于,稀土开采和加工超级麻烦,污染大、成本高,很多国家懒得自己干,结果中国成了老大。 中国控制了全球70%的开采和90%的加工链条,这地位是怎么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大举投资矿山和技术,现在内蒙古的包头矿区就是全球最大稀土基地,年产几十万吨。 其他国家呢?美国加州有山口矿,但加工还是靠中国;澳大利亚有Lynas公司,在马来西亚建厂,但规模小;越南和巴西有储量,可开发慢。 西方国家老喊着要脱钩中国稀土,可实际操作起来,短期内代价巨大,因为替换供应链得花上千亿刀,还得等好几年。 俄罗斯在这场稀土大战里是什么角色?它其实是隐藏高手,储量全球第五,高达2870万吨,已探明15种稀土金属,分布在18个矿床里。 重稀土比例高,这类东西更稀缺,用在高端军工和激光设备上。重点矿区在远东和北极,比如雅库特的Tomtor矿,储量400万吨;摩尔曼斯克的Lovozero矿,700万吨。 这些地方资源丰富,但开发起来像噩梦,西伯利亚的冬天零下50度,道路不通,电力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得像上世纪。 俄罗斯过去依赖出口石油天然气,没太重视稀土,产量只占全球1%,加工能力更弱,大部分矿石得运到中国精炼。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让俄罗斯尝到苦头,供应链断裂,军工生产卡壳,导弹和雷达需要稀土磁体,手机芯片也离不开,俄罗斯突然醒悟:不能再把命脉捏别人手里了。 普京这个命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下的,当地时间11月4日,他直接指示内阁,必须在12月1日前敲定稀土开采和生产的长期路线图,到2030年实现自给率大跳跃。 克里姆林宫的文件写得清楚:要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减少对中国和美国的依赖。 为什么提到美国?因为美国也有本土产能,但俄罗斯更担心被中美夹击。 绍伊古作为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公开说稀土是“技术主权”的命根子,得防北约的技术封锁。 北极地区占俄罗斯稀土总储量的75%,政府计划在那建10个工业园区,还加强与中国和朝鲜接壤的边境物流中心。 这点有趣,表面上要独立,可物流升级明显是为贸易铺路,俄罗斯为什么现在才急?一方面,俄乌打了几年,西方断供让它痛定思痛。 石油天然气出口受限,经济得找新出路,稀土开发能带来高附加值,从单纯卖资源转向卖成品,全球市场预计翻番,俄罗斯想分杯羹,出口到欧洲和亚洲。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在作祟。特朗普第二任期后,美俄有过峰会,俄罗斯抛出橄榄枝,说欢迎美国投资稀土,甚至签了北极稀土合作备忘录。 可俄乌谈判卡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卡着不放,合作黄了。 俄罗斯转头看中国,中俄有历史合作,比如Uralredmet公司和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联手精炼矿物,中国提供分离技术,俄罗斯出初级矿石。还有协鑫集团帮俄罗斯改良西门子法技术。 中俄经贸本来就紧密,俄罗斯卖石油,中国买资源,但稀土上俄罗斯有点纠结,远东矿区开发慢,俄罗斯喊口号多,行动少,担心中国影响力太大。 可现实是,俄罗斯工业基础弱,没法独干,最好拉中国入伙,提供技术和资金,挑战摆在那,俄罗斯想独立得过几道坎。 先是技术关,稀土加工需要高端分离工艺,俄罗斯实验室虽多,但大规模生产经验少,得从头学。 资金和环境也是一个问题,远东基建得投巨资,气候恶劣,工人难招,国内需求低,稀土主要出口,得建国际供应链。 竞争激烈,中国主导市场,价格低,俄罗斯成品贵,卖不动,还有污染风险,稀土开采会产生放射性废料,环保压力大。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说,两个大矿就能供全球,但实际从探明到投产,得10年周期,短期内,俄罗斯还是得靠进口,主要是从中国。 这事的前因是俄罗斯的脆弱经济模式,后果可能是全球稀土格局小变,假如俄罗斯成功,西方国家有新选择,减少对中国依赖,推动“稀土北约”联盟。 G7已经在谈建可追溯供应链,避开中国产品,美国和澳洲合作,建新厂,但规模小。 中国市占率小降,从90%到80%,但主导地位稳。俄罗斯若和中国深化合作,中俄联盟更牢,共同抗美。 这步棋俄罗斯走得聪明,抓住了全球脱钩潮的机会,未来稀土市场会更多元,大家都有饭吃。

0 阅读:0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