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行为其实比欧洲对俄罗斯的做法还要严重。欧洲冻结俄罗斯的资产,目前也只是敢动用冻结资产的收益,从不敢直接动用本金。但是荷兰这次却是直接劫夺了我们中企100%的全资子公司。 凭什么欧盟对着俄罗斯那2600亿欧元的巨额资产,只敢小心翼翼地动动利息,连本金都不敢碰,而荷兰却敢直接对中国的核心产业玩“明抢”?这事儿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邪乎劲儿,让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楼前的广场上,关于对俄制裁的讨论还没停歇,荷兰却用一记更狠的操作震惊了国际商界。当欧洲各国还在为是否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本金争论不休时,荷兰政府直接出手,把中国闻泰科技旗下100%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纳入“临时接管”名单。 这场市值147亿的资产争夺战,比欧洲对俄资产的“谨慎拿捏”更赤裸,也让全球投资者看清了所谓“契约精神”在利益面前的脆弱。 先看看欧洲对俄罗斯资产的处理方式。2024年5月,欧盟理事会通过法案,批准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用于支持乌克兰,这些资产主要是俄罗斯央行存放在欧盟的2000亿欧元,每年产生约30亿欧元利息。 即便如此,欧盟也只敢动利息部分,本金始终不敢触碰,怕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信用根基。俄罗斯副外长格鲁什科一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让欧盟在资金分配上加上了“每两年审查一次”的限制。这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荷兰的直接下手形成鲜明对比。 荷兰盯上的安世半导体,本是中企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2019年,闻泰科技经过三年谈判,从荷兰飞利浦旗下收购了这家濒临亏损的半导体企业,注入中国市场资源后,安世很快扭亏为盈。其芯片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电子领域,德国大众、宝马都是核心客户。 但就在企业步入正轨时,荷兰政府拿出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向阿姆斯特丹商事法院申请接管。这部几十年未启用的法律,原本是为战争时期物资管控设计,如今却成了掠夺中企资产的工具。 法院裁定下达后,荷兰政府迅速任命临时执行官史蒂芬·蒂尔格特接管公司,不仅暂停中方管理层决策,还切断了向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场的芯片供应。 安世半导体的产业链遍布欧亚,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有芯片制造厂,荷兰本土负责设计,而中国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60%-80%的封装测试产能。这一断供直接导致欧洲汽车业芯片缺口扩大到8%,大众汽车萨克森工厂不得不临时减产。 更值得注意的是,荷兰法院文件显示,在行动前荷美双方曾就“穿透规则”沟通,美方明确要求更换安世中方CEO,荷兰的操作更像是美国打压中企的“马前卒”。 中方的反击来得迅速而精准。商务部第一时间发声,斥责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反市场原则。闻泰科技将东莞工厂转为独立运营单位,改用人民币结算,脱离荷兰总部管辖。 失去中国端的加工能力后,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无法形成成品,荷兰总部库存迅速告急。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连续发函施压,要求荷兰政府尽快解决争端。中国还向国际仲裁机构提交申请,追究荷兰单方面行动造成的1.4亿欧元损失,同时保留进一步反制的权利。 这场风波暴露出海外资产保护的严峻性。荷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标杆国家”,却用行政手段直接剥夺中企所有权,这种做法比冻结资产本金更具破坏性。 它不仅打破了国际并购的信任基础,更给全球产业链安全敲响警钟。当所谓“规则”可以被随意解读,当合法收购的资产能被轻易掠夺,每个跨国企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目前,中荷双方仍在谈判中,但荷兰的行为已经在国际商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官方信源: 商务部:中方坚决反对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运营_广州日报; 欧盟批准使用俄被冻结资产收益支持乌克兰--国际--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