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竟然还好意思喊话:希望中企涨工资,非洲这个小国到底哪来的底气?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下令:3名中国石油高管48小时内走人! 炼油厂账户被冻结,中资酒店营业执照遭吊销。然而赶人之后,尼日尔的操作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竟转头要求中企“给本地员工涨工资”。 这个国土面积近一半被撒哈拉沙漠覆盖的小国,一边赖着中国4亿美金的债务不还,一边赶走中企高管,转头却又公开喊话希望中企给当地员工涨工资。如此矛盾的行为,不禁让人疑惑:它到底哪来的底气? 这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2003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尼日尔勘探了一圈后,嫌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勘探风险大,而且短期内利润微薄,便纷纷拍拍屁股撤了资。 那时的尼日尔,75%的国土都是寸草不生的撒哈拉沙漠,全国GDP还不到100亿美元,却守着地下50亿桶石油和42万吨铀矿资源发愁。没有技术、没有资金,这些深埋地下的宝藏只能沦为“沉睡的财富”,当地民众依旧过着贫困的日子,不少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 就在尼日尔陷入困境的时候,中国企业伸出了援手。2006年,中企带着资金和技术进入尼日尔,不仅投资建设了石油开采设施,还修建了从油田到港口的输油管道。 为了帮助当地发展,中企还在尼日尔设立了培训中心,免费为当地民众提供技能培训,先后有上万人次通过培训掌握了石油开采、设备维护等技术,不少人因此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也大幅提升。 据统计,中企在尼日尔的石油项目,直接带动了当地近2万人就业,间接创造了5万多个工作岗位,为尼日尔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了石油领域,中国还在尼日尔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从修建公路、医院到学校,中企的身影遍布尼日尔各个角落。 其中,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国家图书馆就是中国援建的项目之一,这座图书馆藏书量达10万册,成为了当地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此外,中国医疗队还长期在尼日尔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累计救治患者超过10万人次,赢得了尼日尔民众的广泛好评。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尼日尔石油产量的不断提升,该国的态度却逐渐发生了转变。2023年,尼日尔突然宣布暂停偿还欠中国的4亿美金债务,理由是“国家财政困难”。 紧接着,该国又以“国家安全”为由,赶走了多家中企的高管,导致部分石油项目陷入停滞。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做出这些举动后不久,尼日尔劳工部门竟然公开表示,希望中企能够提高当地员工的工资待遇,还要求中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对于尼日尔的这些行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不解。要知道,中国在尼日尔的投资不仅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反而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中企在当地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都用于了尼日尔的民生改善。如今尼日尔的做法,无疑让不少参与中非合作的企业感到寒心。 目前,中国相关部门已经就债务问题与尼日尔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不少分析认为,尼日尔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可能是受到了某些西方国家的蛊惑,误以为疏远中国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事实上,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投资往往附加着苛刻的政治条件,最终受损的还是非洲国家自身的利益。 官方信源: 1. 新华网:中非合作论坛成果显著 多领域合作惠及非洲民众 2. 人民网:中企在非投资持续增长 带动当地就业与发展 3. 中国日报网:China's investment in Niger boosts local economy - World - Chinadaily.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