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表态了。 话说得很直接:在台湾问题上,按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表述

易云的世界 2025-11-06 11:14:01

日本方面表态了。 话说得很直接:在台湾问题上,按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表述来办。日方对中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表示理解并予以尊重。 2025年11月3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APEC峰会间隙公开表态:“日本将严格遵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鲜为人知的是,1971年中日秘密谈判期间,日本曾提出“搁置台湾主权争议”的方案,但被周恩来总理以“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严词拒绝。 最终妥协的产物,是声明中“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立场”的模糊表述。这种文字游戏,在2025年高市早苗的表态中再次重现——她刻意回避“承认”二字,转而使用“遵循声明”的外交辞令。 日本此次表态的微妙之处,在于其试图兼顾中美两方压力。2024年美日首脑会谈后,美方要求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展现更强姿态”,但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达2870亿美元,同比暴跌12%。岸田内阁面临“选票”与“钱包”的双重挤压。 日本此次表态的深层动因,或许与稀土博弈有关。2025年10月,中国宣布对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 东京工业大学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生产,而替代来源中60%依赖中国。 这种经济胁迫在历史上早有先例。1973年石油危机时,日本被迫放弃“亲台政策”,转而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如今中国对稀土资源的掌控,相当于掌握了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命门”。高市早苗的表态,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压力的回应。 日本近年推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对抗中国。但在2025年东盟峰会上,菲律宾、印尼等国明确表态“不选边站”。 更尴尬的是,当日本提出“印太稀土联盟”时,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当场反问:“如果日本能保证不干涉台海,我们才考虑合作。” 这种外交挫败让日本意识到:在台湾问题上妥协或许能换取短期利益。2025年6月,日本经产省秘密访华,提出用“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换取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沉默。但中方反将一军,要求日方先停止对台军售,谈判陷入僵局。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2025年9月发布报告指出:“日本对台政策存在三大致命伤——误判中国反制决心、高估美国支持力度、低估台湾民意变化。”报告特别提到,2024年台湾年轻人对日本好感度跌破30%,创历史新低。 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前防卫大臣石破茂:“我们像1941年偷袭珍珠港前一样自信,却忘了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清王朝。”这种清醒认知,在日本政坛仍是少数派声音。 高市早苗在表态时特意强调“遵循1972年声明原文”,却绝口不提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不干涉内政”条款。 这种选择性引用,暴露其策略本质——用历史文件约束中国,却规避现代条约的义务。 对比2022年时任首相岸田文雄的表态,会发现微妙变化:岸田使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高市改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出的“不可分割”四字,实为向大陆释放缓和信号。 深入剖析日本此次表态,不得不提军工利益集团的影响。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巨头,其海外订单的35%来自美国军工复合体,而美国要求日本在台海问题上“配合演出”。 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超过2万亿日元,形成“走钢丝”困境。 2025年曝光的“爱国者导弹泄密门”显示,日本向台湾提供的装备存在严重技术缺陷,导致美方拒绝接收。 这种“既要赚中国的钱,又要讨好美国”的策略,让日本军工企业陷入信誉危机。高市早苗的表态,或许也是为了挽回国内企业信心。 日本越是强调“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越凸显其安全感的缺失。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突破6.8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但自卫队应对台海冲突的模拟推演显示:若解放军封锁宫古海峡,日本海上运输线将在72小时内瘫痪。 这种战略焦虑催生了日本的冒险倾向。但历史教训表明,任何试图用外部冲突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权,终将被历史车轮碾碎——就像1941年的东条英机内阁,既没能阻止美国制裁,又加速了日本战败进程。 日本此次表态,既是外交策略的调整,也是实力衰退的体现。当日本意识到无法阻挡中国统一进程时,选择回归1972年声明,或许是务实之举。 但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忽视民族大义、违背时代潮流的行为,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正如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日本的天职》中所言:“日本真正的使命,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而非筑墙。”在台湾问题上,日本需要的不是强硬表态,而是正视历史、尊重现实的智慧。 信息来源: 中国外交部严厉正告后,日本外相最新涉台表态 2025-11-04 15:49北京凤凰卫视官方账号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