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他亲自来了。 就为了送一个97岁的老头儿。 这老头儿,不简单,是陪着他们家祖孙三代走过来的。 在外面,他就是那张“脸”。几十年里,全世界认识的朝鲜,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他这张稳重、老练、不出错的脸。他就像一个时代的“标准配置”,一个你绕不开的定海神针。 但他这一走,意义不一样了。 这场国葬,与其说是送他,不如说是办给活人看的。 给所有老家伙们一颗定心丸:只要你忠诚,规规矩矩,哪怕退休了,最后的体面和尊重,少不了你的。 也给新上来的人立个规矩:看,这就是榜样。 更深的一层是,他这一走,也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外交方式。 那种靠老将的个人经验、靠在国际场合周旋、靠一点点试探和妥协来换空间的时代,彻底翻篇了。 说白了,就是不玩那套虚的了。 跟美国人谈了那么久,回头一看,啥也没捞着,净是空头支票和一轮轮的制裁。跟南边那位邻居,也是热一阵冷一阵,全看人家脸色。 人家现在想明白了,与其被动地等别人给笑脸,不如主动地选队友。 中俄这边,关系越走越近,阵营越来越清晰。与其去敲那些不开的门,不如把自己家的院墙砌得高高的,再把朋友请进来。 一个人的落幕,其实是一个国家战略的转身。 不再对外面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再试图去讨好谁。 老臣走了,但未来的路,他们心里已经看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