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剥和手剥的差异 江南的水八仙是很有名的,试着不查资料,把这八样写下来:茨实、莲藕、莼菜、茨菇、菱角、皎白、荸荠、水芹。 写着写着,总有两三样想不起来。这次记全了,下次又忘掉几个。但忘掉什么,也不忘记苏州的鸡头米。 在甪直古镇闲转时,穿梭在沿街水巷,三两步就碰到水八仙里的几仙,其中首当其冲就是鸡头米,但问下来价格又让我大吃一惊。 店家回答,一袋40元。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拎起袋子发现是晒干的鸡头米,再问问旁边那几种包装,也基本上都是在50元以内。 有些纳闷不解了,我的印象里,鸡头米都在百元左右的,最便宜的那一年是90元一斤,后来和藏书羊肉一样,价格逐年上涨,最贵的时候120元/斤。 家里几个亲戚每年会买带壳的鸡头米,自己慢慢剥,也会送我们一些吃。买带壳的鸡头米也得20-30元左右,自己再剥出来,1斤带壳的果实只能剥出几两米,再搭上人工,算算确实值百十元。 但甪直这里怎么会相差这么多呢?老板听到我的嘀咕,说是因为机剥的,所以才这么便宜。 现在人工费才是最贵的,慢慢超过了材料的价格。以前我们喜欢分析工料机,一般会说材料占到工程成本的80%,这样人工成本连20%都不到。 那是劳动力廉价的年代,也是吃人口红利的年代。现在这个工料机的比例要大大改变了,有可能人工和材料快持平了都有可能。 机剥的速度快,出品量多,也摊薄了成本。机剥手剥,从外观上我看不出区别,机剥也很圆润,没发现有破损,吃起来会不会味道也相差无几。 而人工费变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