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笑中国“疯狂囤油”?狂囤12亿桶石油,背后是3重战略阳谋?   今年前九个月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05 16:59:30

外媒笑中国“疯狂囤油”?狂囤12亿桶石油,背后是3重战略阳谋?   今年前九个月,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买家,平均每天都要进口超过1100万桶原油。这是个啥概念?就是说,单凭每天买进的量,就已经超过了石油巨头沙特阿拉伯一天的总产量。   而且这买来的油,并不是全都立刻用掉了。有分析估算,每天至少有100万桶,甚至可能高达120万桶原油,被悄悄地注入了遍布全国的战略或商业储备库里。   国际油价今年其实并不算高,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5美元左右徘徊,比年初还跌了13%,机构也预测明年可能继续下探。   按理说欧佩克和它的盟友们计划在11月增产,全球石油供应每天过剩个360万桶,油价应该更撑不住才对。   但现实是,油价稳住了,背后最大的定盘星,就是中国的采购,有观点直言不讳,要是中国突然停止囤油,国际油价恐怕会迅速跌破50美元大关。中国这波操作,客观上成了全球油市的“稳定器”。     我们买油也不是冤大头,趁着市场窗口,那些因为国际制裁而价格更低的俄罗斯和伊朗石油,成了重要的采购目标。   数据显示,俄罗斯现在稳坐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的位置,今年9月每天向中国输送近200万桶,占到了当月中国总进口量的22%。   这条能源生命线,对俄罗斯来说也至关重要,他们超过45%的石油出口都是运往中国。不过,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始终有风险。   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还有委内瑞拉面临的制裁和地区动荡,都是现实的警钟。   中国的进口来源正在悄悄变得多元化,比如今年9月,从巴西的进口量猛增了156%,从印尼更是激增了73倍。   这种布局,就是为了避免地缘政治的黑天鹅,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的储油能力这几年也是突飞猛进,2015年时总库容大概14亿桶,到2024年底已经超过20亿桶,而且到今年年底,预计还要再增加1.24亿桶。   现在这些建在舟山、大连等地的储油设施,利用率大约在60%,潜力还很大。而且技术也在升级,像地下盐穴这种先进的储存方式,能把成本降低三成,有的基地甚至用上了区块链来提高管理效率。   一边是疯狂囤油,另一边,自家的油气勘探也没闲着,中石化最近在重庆綦江和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都有重大发现,合计新增了上亿吨的探明储量。   今年3月,国内原油日产量更是创下460万桶的历史新高,每年的本土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储采替代率高达167%,这意味着新探明的储量远远超过开采消耗的量,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盘棋下得更大。大规模储备石油,其实也是一种金融操作,把可能贬值的货币资产,转换成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资源。   近年来,我们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从2015年的72%降到了今年的59%,同时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更长远的看,这和新能源发展也并不矛盾。今年,国内电动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40%,每天能替代大约130万桶的石油需求,风能、太阳能的总装机容量也突破了20亿千瓦。   一边是为未来储能,一边是为现在储油,这是一种“两手抓”的智慧,用充裕的传统能源储备,为新能源的平稳过渡保驾护航。   这场围绕石油展开的“三重博弈”——市场、地缘与未来,每一步都走得深思熟虑。   有网友认为“中国缺什么就大量囤积,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很不安全,我们离战争并不遥远。”   还有网友认为“确实,中国应储备更多物资替代容易贬值和被制裁的金融品!”

0 阅读:75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