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天·斯蒂格利茨说,中美两个国家都不太高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11-05 15:07:53

日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天·斯蒂格利茨说,中美两个国家都不太高兴,美国不想当第二,中国压根儿也不想做老大。 这样的声音,其实这些年在咱们舆论场上一直有说,从奥巴马当政时想搞G2时就在调侃。 咱们也不是不想当老大,我们要做的这个老大的水到渠成,而不是勉强为之。 从中国实力积累的轨迹能清晰看出这份“不勉强”的底气。 斯蒂格利茨早就在文章里点破,中国其实早按购买力平价成了全球最大经济体,却压根没想着往“老大”的位置上凑,这背后全是对“水到渠成”的笃定。 早在2004年美国就有人鼓捣G2概念,2009年奥巴马时期更是想把这事儿抬到战略层面,本质是想拉着中国分摊“老大”的责任,顺便绑定全球领导权。 但中国压根没接这茬,反而抛出“新型大国关系”和“多边主义”,明摆着不想走那种勉强的霸权路子。 这就像有人硬要拉你当“合伙人”分摊压力,你心里门儿清自己的节奏,自然不会贸然答应。 中国的底气全靠实打实的积累堆出来,不是靠嘴喊“要当老大”。 制造业就是最扎实的底子,2010年就把美国甩在身后成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到2023年占全球比重直接冲到30%,相当于全世界每三件工业品里就有一件来自中国。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螺丝钉到空间站零件都能自己造,这种全面性不是靠政策强推出来的,是几十年慢慢补短板补出来的。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里142家中国企业,近四成是制造业,华为、宁德时代这些名字能站稳脚跟,靠的是每年砸真金白银搞研发,不是靠抢、靠逼出来的市场地位。 科技领域的突破更透着“顺其自然”的劲儿。 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总共不到4.7万项,中国一家就占了近40%,足足1.8万多项,其中华为一家就有6500多项,全球排名第一。 这可不是靠游说、靠施压弄来的,是工程师们一点点熬出来的技术成果。 美国为了保住科技优势,又是搞芯片禁令又是拉盟友封锁,急吼吼地想按住中国,可越拦着,中国的专利数量涨得越快,这种增长韧性根本不是“勉强争老大”能实现的,全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更能说明问题。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了全球近70%,全世界新能源车的增量里93%都来自中国,相当于其他国家加起来才贡献了零头。 2025年1-8月中国的份额更是稳定在68%,而美国才11.1%,日本连2%都不到。 这局面不是政府强买强卖搞出来的,是从电池技术突破到充电桩普及,从消费者认可到产业链成熟,一步步铺出来的路。 要是真想着勉强当老大,大可学美国搞贸易保护,但中国没这么干,反而靠性价比和技术打动全球市场,这就是自然成长的力量。 就连国防开支都透着这种“不勉强”的冷静。 2024年中国军费占GDP才1.3%,比全球平均的1.94%还低,就算2025年涨了7.2%,占比还是没超过1.3%。 要知道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GDP早超美国了,真要勉强争老大,军费完全可以往高了提,但中国偏不,把钱更多投在了民生和产业升级上。 反观美国,军费比后面7个国家加起来还多,却连自己的基础设施都修不利索,这种靠武力撑起来的“老大”,跟中国靠发展攒出来的实力压根不是一回事。 斯蒂格利茨说美国不想当第二,这话真没说错,从打压华为到搞“脱钩断链”,处处透着焦虑。 但中国不一样,从拒绝G2到现在稳扎稳打,从来没把“当老大”挂在嘴边,却在制造业、科技、新能源这些硬实力领域悄悄走到了前面。 就像老辈人说的“饭要一口口吃”,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冲刺跑,而是耐力赛。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