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

非常盘点中 2025-11-05 10:39:45

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起中国,认为中国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 先说说西方政客最初的如意算盘,2022 年 3 月那阵子,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天天对着中国喊话,逼中国谴责俄罗斯,还威胁不跟风制裁就没好果子吃。他们琢磨着,俄罗斯经济离了西方的技术和市场就得崩,中国要是敢接盘,正好扣上 "帮凶" 的帽子一起收拾。 当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放话,要让俄罗斯为冲突 "付出沉重经济代价",压根没把中国的供应链能力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中国顶多做点小生意,哪有本事承接俄罗斯从能源到制造业的全方位需求? 可制裁的板子刚打下去,西方自己先疼得龇牙咧嘴。欧盟跟风禁了俄罗斯能源,结果天然气价格飙到每兆瓦时 230 欧元,是之前的好几倍。德国那家有 130 年历史的瓷业公司,一年能源账单从几百万欧元涨到 550 万,直接翻了 6 倍,老板愁得直说 "产品得涨价一倍才保本,谁会买啊"。 欧洲一半的铝和锌生产都停了,钢铁巨头阿塞洛・米塔尔的德国高炉直接熄火,法国铝厂还裁了四分之一员工。自家企业都快扛不住了,哪还有精力去抢俄罗斯市场?更别说俄罗斯反手就把欧洲企业踢出能源合作,转头找中国签长期协议。 美国这边更离谱,政客光顾着喊口号搞地缘政治,压根没给企业找好退路。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俩月,近 200 家西方企业喊着要撤资俄罗斯,英特尔断供芯片,马士基停了物流,VISA 和 PayPal 直接关了支付通道。 可他们忘了,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西方企业早把产业链根扎在了这里。英国石油公司撤资俄能源业务,一下就亏了 255 亿美元;万事达卡停了业务,也少赚 3400 万美元。 更讽刺的是,这些企业嘴上喊着撤资,暗地里却留了后手:麦当劳改特许经营接着开门,百事可乐偷偷研发格瓦斯想换个马甲继续卖,车企躲在第三国生产绕开限制。可俄罗斯不吃这一套,直接列了 59 家企业的名单,放话再不干活就国有化,西方企业这下彻底两难了。 就在西方自顾不暇的时候,中国已经悄悄架起了合作的桥梁。谁能想到,2024 年中俄贸易额飙到 2448 亿美元,比前一年还涨了 1.9%。这可不是简单的 "资源换商品",以前俄罗斯主要卖能源,现在农业、高科技、数字基建都成了合作重点。 俄罗斯缺的汽车、家电,中国的吉利、海尔立马补上去;中国需要的能源,俄罗斯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绕开了 SWIFT 的限制。西方政客以前总笑中国制造业 "低端",可俄罗斯市场最需要的就是性价比高、供应稳定的产品,中国的产业链正好卡中了这个需求点。 更让西方窝火的是,他们的盟友早就偷偷 "叛变" 了。印度顶着美国压力,一年从俄罗斯买了 200 万吨低价原油;巴西也说 "制裁俄罗斯等于制裁自己",死活不跟风。 就连塞尔维亚都怼立陶宛 "你们欧盟还在买俄能源,凭什么逼我们制裁"。这时候西方再想拦着中国,连自己人都不答应。 美国前阵子还想让欧盟一起封锁俄罗斯的矿产合作,结果欧盟企业早就偷偷通过中国买俄资源,毕竟谁也不想跟钱过不去。 说到底,西方把俄罗斯市场让给中国,根源就是三重误判。一是误判了自己的承受力,以为制裁是精准打击,没想到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二是误判了中国的能力,低估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与俄互补的需求,2024 年中俄贸易的数据就是最硬的证明;三是误判了市场的逻辑,他们以为靠政治口号能左右经济选择,可企业要生存、要赚钱,最终还是得跟着供应链走。 现在西方看着中国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心里别提多别扭了。欧盟喊着要找 "替代能源伙伴",可找了半天还是得买俄罗斯的油;美国企业想重返俄罗斯,却发现中国车企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这波操作下来,西方政客的傲慢碎了一地,也让全世界看清了: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在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毕竟生意归生意,谁能提供稳定的供应、靠谱的合作,市场就跟谁走,这点可不分东方西方。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