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的开国领袖都予以抹黑,连开国领袖开创的伟业都予以否定,就同儿孙不认自己的祖

易云的世界 2025-11-05 10:02:28

连自己的开国领袖都予以抹黑,连开国领袖开创的伟业都予以否定,就同儿孙不认自己的祖宗如出一辙! 中华民族的后人不要数典忘祖! 新中国,是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经过一番艰苦卓绝,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才建立起来的! 这种以学术研究为名的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正在将斗争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当某些人开始用"暴君""独裁者"等词汇描述开国领袖时,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否定历史根基的言论,正在掏空民族精神支柱。 这种新型历史虚无主义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境外基金会资助学术研究→境内自媒体制造话题→网络水军扩散发酵→最终形成"历史真相"的替代叙事。 就像苏联解体前出现的"新思维"理论,表面上批判斯大林时期弊端,实则瓦解社会主义制度根基。某智库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中,针对开国领袖的攻击占比达68%,远超对改革开放的质疑。 观察近年案例可发现清晰演变轨迹:2019年某网红质疑抗美援朝决策,2022年出现"饿死三千万"谣言新变种,到2025年直接否定新中国建国合法性。 这种递进式攻击往往伴随三个特征:时空错位:用21世纪价值观评判70年前历史事件,如指责建国初期"大跃进"违反环保理念。 细节放大:聚焦个别历史事件片段,如夸大某次党内批评的激烈程度。概念偷换:将社会主义探索期的失误等同于制度缺陷。 这种手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早有预演。1987年戈尔巴乔夫推行"公开性"改革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就通过重新解读列宁著作、丑化斯大林形象,最终瓦解了苏联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 如今在乌克兰,某些政客仍在用类似手段否定卫国战争历史,其结果就是国家认同危机加剧。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态势,我国已构建起立体防御体系。2025年新修订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 在福建某地方法院,近期判决的"开国元勋形象侵权案"中,被告不仅要删除全部违法内容,还需在全国性媒体公开道歉。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2024年报告承认,中国已成为"历史认知战"主要对手。某些西方智库每年投入数千万美元,资助研究"解构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学术项目。 他们在拉美、非洲培植的"中国问题专家",往往以"客观研究"为名,行历史虚无之实。 这种斗争在文化领域尤为明显。好莱坞近年热衷拍摄"红色中国"题材电影,但90%的影片将建国初期描绘成"红色恐怖时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奈飞平台热播的《觉醒年代》在海外收获超2亿点击量,用真实历史击碎了西方媒体的刻意抹黑。这种叙事权的争夺,本质是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较量。 中国历来重视历史传承,司马迁著《史记》时坚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强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种历史观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在曲阜孔庙,每天都有学者带领游客诵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文,这种文化传承正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基。 反观某些西方国家,近年来也在遭遇历史虚无主义反噬。2024年法国极右翼势力篡改二战历史教科书,声称"纳粹德国为法国带来繁荣",立即引发全国性抗议。 这证明任何否定历史正义的行为,终将被人民唾弃。就像圆明园遗址始终矗立在北京,时刻提醒后人勿忘国耻。 破局之道:构建新时代历史叙事体系。面对挑战,我们需要三管齐下:学术筑基:支持《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权威著作的海外翻译出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30个历史认知研究中心。 技术赋能:推广区块链技术在党史档案保存中的应用,确保历史资料不可篡改。文化浸润:将红色经典改编为沉浸式戏剧、VR体验项目,让年轻人在互动中感悟历史。 从甲午海战邓世昌撞向吉野号的壮烈,到钱学森突破重重阻挠归国的赤诚,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从来不是虚构的传说。 当我们站在福建舰航母甲板远眺深蓝时,更应明白:那些为新中国奠基的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是指引民族复兴的灯塔。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试图斩断一个民族的记忆脐带。但就像长江黄河历经九曲十八弯终归大海,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以史为鉴、以实为据,在新时代续写属于这个民族的壮丽篇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