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柳淮蕊 2025-11-05 00:03:59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以色列东太平洋海运直接甩来40艘集装箱船大单,马士基也把原本给韩国的订单转投中国,中国船舶工业协会11月快报显示,10月中国船厂新接订单全球占比飙到67%,创十年新高,韩国三大船企份额却跌破20%,这脸打得比谁都响。 韩国年初那“第一”其实水分十足,根本不是什么实力反超,就是钻了时间差的空子。 1月份正是咱们春节前后,船厂工人返乡团圆,接单节奏自然慢下来,这是行业每年都有的正常波动。 韩国1月就接了13艘船,全是高吨位的LNG船,凑了90万吨补偿总吨;咱们接了21艘,虽数量多但以散货船为主,吨位占比低。 可往前看2024年12月,中国订单占比82%,韩国才6%,这前后对比,明眼人都知道韩国那“第一”是临时捡来的。 更别提中国当时在手订单排期都到2027年了,沪东中华长兴岛基地里19艘LNG船同时在建,根本忙不过来,船东等着交货才退而求其次选了韩国,这哪是韩国实力强,分明是咱的产能太满给了他们机会。 韩国要真以为靠LNG船的老本就能稳住优势,那实在是太天真了。 他们一直吹自己握有93%的LNG船低温货舱核心专利,全球78%的LNG船都是韩国造,可这垄断早被咱们破了。 沪东中华2024年交付8艘LNG船,2025年计划交付10艘以上,刷新了纪录,而且咱们造的船不光技术过硬,性价比还高。 马士基2024年给韩华海洋的6艘1.5万TEU集装箱船,单价2.1亿美元,而中国新时代造船同类型船单价才2亿美元,扬子江船业的1.7万TEU船也才2.1亿美元,箱位多了13%,等于花一样的钱办更多事。 10月马士基干脆叫停了韩华的4艘订单,转身把单子给了沪东中华,就是认准了中国船的效率和灵活性,咱的模块化建造能缩短15%周期,18个月就能交船,韩国得24个月。 而且咱们的船还预留了氨燃料升级接口,能适应未来环保要求,韩国的设计却保守得很,舱室利用率比咱们低7个百分点。 更要命的是,韩国造船业早就被产业链掐住了脖子。 韩国造船协会11月更新的数据显示,他们关键部件的交货期从40天飙到120天,翻了三倍,现代重工的稀土库存只够撑45天,生产线跟被掐了输氧管似的。 因为高端厚板钢卷全球60%产能在中国宝武,他们离不开中国的钢材。 10月韩国从中国进口的船板钢环比暴跌42%,只能去求日本,可日本就算炉子全开也填不满他们的胃口。 韩华海洋CEO金贤重急得飞青岛,想加价15%锁货,结果中方供应商就一句话:“先谈诚意,再谈价格”。 这就是依赖别人的下场,平时吹技术多牛,真到供应链掉链子,啥都不是。 反观咱们,从钢材到膜式储罐全能自主生产,沪东中华的LNG船储罐容量都做到20000立方米了,耐压能力还强20%,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韩国自己还瞎折腾,把资源耗在了不该耗的地方。 7月底他们三大造船巨头跑去美国签了1500亿美元的协议,号称要帮美国重建造船业,换美国降关税。 可美国造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成本3.8亿美元,是韩国的近四倍,工人年薪比韩国高69%,环保合规成本还多10-15%。 韩华海洋2023年收购的美国费城造船厂,磨合两年焊接合格率才从72%提到韩国的标准线,现在还亏着21%。 把精力和技术砸在这种赔本买卖上,国内产能自然跟不上,等中国这边40艘大单落地,他们连抢单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么看来,韩国造船业的狂欢就是昙花一现,中国的反超是实打实的实力碾压,不是咱们运气好,是产业链完整度、技术迭代速度、成本控制能力全方面领先。 韩国攥着LNG船的老专利不放,咱们已经在绿色船舶领域领跑了,甲醇动力、氨燃料船的订单占比全球第一,碳排放比传统船低25%,刚好踩中全球航运减排的风口。 10月那40艘大单,全是混合推进的绿色船,正是冲着咱们的技术优势来的,韩媒年初还嘴硬说中国“偷技术”,现在该醒醒了。 虽然2008年咱们才造出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号,但短短十几年就追上甚至超越,靠的是上千亿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协同,不是靠偷。 韩国现在订单雪崩,份额跌破20%,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惨的,这不是中国抢了他们的生意,是他们自己守着老本、供应链瘸腿、战略失误,把机会让了出来。 所以韩国造船业那点得意劲,早该凉了,1月的62%是假象,10月的67%才是真相,40艘大单砸过来,砸的是韩国的技术神话,露的是中国造船业的真底气。 全球造船业的皇冠早就换了主人,韩国再怎么狂欢,也改变不了实力不如人的现实,这盆冷水,算是给他们浇了个清醒。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