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各种手段不断对欧、日、韩、中东以及中国台湾施压,要求他们大力投资美国,服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1-04 16:08:49

特朗普用各种手段不断对欧、日、韩、中东以及中国台湾施压,要求他们大力投资美国,服务于它的产业资本扩张。按照特朗普的统计,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这个数额非常夸张,有没有那么多?先打个问号。 特朗普试图推动美国再工业化,但他们已不具备再工业化的基础性条件,美国目前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安排,无法支持资本流向高端产业 17万亿美元的目标,别说其他国家不买账,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在“用脚投票”。波音公司作为美国制造的标杆,2024年宣布全球裁员1.7万个岗位,新款机型交付一推再推,评级险些跌到“垃圾级”。 曾经象征美国工业实力的波音,如今深陷质量危机与经营困境。737 MAX系列客机的安全事故接连发生,调查直指生产管控和员工培训的严重缺失,连股东都因公司重利润轻安全提起诉讼。 劳动力问题成了美国再工业化的第一道坎。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是越南的近6倍,即便如此,仍有20%的工厂因缺人无法满负荷运转,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口更是难以填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想“逼”企业回流,实际却成了伤己的“回旋镖”。高盛数据显示,受关税影响,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已从35%上调至45%,普通家庭年生活成本增加约4700美元。 曾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直言不讳,称特朗普的政策是“自残”,想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根本是白日梦。这番话道出了业界的普遍担忧,政策反复让企业不敢轻易投入重资。 美国的基础设施早已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全国大部分电网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工厂想接入电网可能要等数年,三分之一的桥梁也急需翻新维修。 工厂建设的成本高得惊人。过去四年,美国工厂建设年化支出翻了一番,而全国五万多家制造工厂里,一半以上都已建成30年以上,老化问题突出。 贸易逆差的病根不在国外,而在美国自身。2024年12月单月逆差就达1220亿美元,这源于美国消费大于生产的现状,靠加征关税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试过关税手段,结果贸易逆差没缩小反而扩大了。如今重走老路,只会让美元升值,进一步削弱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供应链的断裂让高端产业雪上加霜。波音这类企业依赖全球特殊材料和先进技术,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关键供应受限,生产进度和品质自然受影响。 美国政府的政策还在不断制造障碍。打击移民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高额关税让原材料成本飙升,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有信心投入高端产业研发。 拜登政府推动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实施两年多,不少半导体、清洁技术项目已陷入“难产”。这证明无论谁来推动,脱离基础条件的口号终究难落地。 施压得来的投资难以长久。各国都清楚美国制造业的短板,即便短期妥协,也不会把核心产业和资金真正投向缺乏支撑的市场,17万亿的目标注定是空中楼阁。美国特朗普关税 特朗普政策变脸 特朗普经济困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