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了!人口已告别世界第一?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向住房“出手”了。年轻人常念叨“生不起”,房子、教育、医疗像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人口形势的严峻让生育意愿成了热议话题。 现实摆在眼前:中国人口总量已被印度超越,不再是世界第一。 更扎心的是,人口下滑速度一年快过一年。 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139万,出生率仅6.77‰,创下新低。 曾经期待的三孩政策效果未现,2023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09,在全球千万人口以上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 与此同时,结婚人数持续跳水,2024年结婚登记仅610.6万对,比十年前近乎腰斩。 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结婚了?答案就藏在日常生活的压力里,工资追不上房价涨幅,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25:1以上,一套房的首付往往需要掏空“六个钱包”。 每月上万元的月供,几乎占去普通上班族大半收入。 教育支出更是无底洞。从幼儿园每月数千元的托费,到课外辅导、学区房争夺,一个家庭年均教育投入超过3万元,占可支配收入25%以上。 面对三孩政策效果不彰,2025年生育补贴政策正式实施,三岁以下幼儿每年可获3600元抚育补贴,二孩家庭一次性补助1万元,三孩家庭翻倍至2万元。 人口危机背后,是更深层的经济与社会挑战。 若生育率持续低迷,中国出生人口将每三十年减半,婴幼儿产业、教育、房地产、医疗养老等行业将相继受到冲击。 人口萎缩将导致城市收缩、基础设施老化,甚至影响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 韩国经验表明,大力度的经济补贴确实能提振生育率。 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量实现九年来首次正增长,与其每月发放约5000元人民币的育儿补贴密切相关。 湖北天门市通过每孩平均10万元的补贴力度,使出生人口同比增幅达17%。 当前政策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若要让年轻人真正敢生愿生,还需教育“双减”深化、托育机构普及、工作制度优化等系统性支持。 缩短工作时间、推广灵活办公,让年轻人有时间育儿,加大生育补贴力度,直至占GDP3%以上,让养孩子不再成为家庭的经济噩梦。 人口是国之根本,扭转生育率不仅需要政策“动真格”,更需要社会观念的彻底转变。 只有当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被真正移开,年轻人才能从“不敢生”的焦虑中解脱,人口结构危机才有望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