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人民币兑换70万亿韩元的“备用钱包”! 中韩两国央行11月

洛风阐社会 2025-11-04 11:15:00

4000 亿人民币兑换 70 万亿韩元的 “备用钱包”! 中韩两国央行 11 月 3 日突然官宣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直接拉满五年,还能无限续期? 先把事情说清楚,这可不是两国央行互相 “送钱”。 简单讲,就像是你家急需我家的钱应急,或者做生意需要用我家货币结算,随时能按约定额度来换,用完到期再换回来,给点利息就行。 这次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敲定的额度,比之前的 3600 亿人民币还涨了 400 亿,换成韩元足足有 70 万亿,相当于给双边贸易和金融市场备了个超大号 “应急储备箱”。 为啥要花这么大功夫搞这个 “备用钱包”? 根子还是得从两国的贸易盘子说起。 2024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都冲到 3280.8 亿美元了,中国连续 21 年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这么大规模的生意往来,以前不少得靠美元当 “中间商”:中国企业卖货给韩国,先收美元再换成人民币;韩国企业进口中国商品,也得先把韩元换成美元。 可美元汇率就像坐过山车,去年光是汇率波动给中韩企业造成的汇兑损失就不是小数目。 有了这个本币互换协议,双方企业就能直接用人民币或韩元结算,相当于跳过了美元这个 “中间商”,不仅省了兑换成本,还能躲开汇率风险。 更关键的是,这背后藏着对区域金融稳定的 “双重保险”。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不太平,要是哪天真出现流动性紧张,中韩任何一方都能立刻动用这个 “备用钱包” 救急。 就像 2008 年金融危机时,两国首次签本币互换协议,就帮不少企业扛过了资金链断裂的难关。 这次续签还悄悄提高了额度,显然是考虑到未来五年双边贸易可能继续增长,得提前把 “弹药” 备足。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这协议签了真能用上吗?” 看看数据就知道,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境外央行动用人民币互换资金的余额都有 806.7 亿元了,说明这可不是摆样子的 “空架子”。 对韩国企业来说,以后进口中国的新能源电池、电子元件,直接用韩元付款就行;中国企业买韩国的半导体材料,也能直接付人民币,双方都省事。 说到底,这份 “备用钱包” 既是贸易合作的 “润滑剂”,也是金融安全的 “防火墙”。 它不光能帮中韩企业降本增效,更能悄悄推动人民币和韩元在国际市场的使用,慢慢打破美元主导的结算格局。 毕竟现在全球 32 个国家和地区都跟中国签了类似协议,总规模超 4.5 万亿元,这本身就是对多边货币合作的认可。

0 阅读:19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