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美元想贬值,但中国顶着不让!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意味着美国又想走“日本的老路”,来反收割中国! 与传统的货币贬值竞争相反,当前美国似乎默许甚至推动美元走弱,而中国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包括要求国有银行减少购买美元并加强外汇交易审查。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 这份协议旨在通过政策合作扭转美元升值局面。 但说到真实的目的,“广场协议”就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协议签署后,日元兑美元汇率在短短两年内从1美元兑240日元猛升至120日元,升值幅度高达100%。 日元价值的剧烈变动,表面上让日本以美元计价的财富迅速膨胀,实际上却为日本经济埋下了毁灭性的种子。 在日元升值的狂欢中,日本社会陷入了虚假的繁荣。 500万日元一套的西装成为富人的礼品,欧洲名画和纽约地产成了日本商人的抢购对象。 更危险的是,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日本人甚至狂妄地宣称仅日本地价总和就能买下四个美国。 这种泡沫在1990年破裂,股市地价双双暴跌,企业陷入债务泥沼,金融机构纷纷倒闭。 日本经济从此转盛为衰,经历了“失落的二十年”,东京股指至今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 如今,美国似乎再次玩起了类似的游戏。 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却在某种程度上默许美元走弱。 为什么允许美元贬值呢? 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通过贬值来减轻美国巨大的债务压力。 大打个比方,一件商品原本是10美元,美元降价了,变成一件100美元,美国是不是就能通过这件商品,偿还100万的债务? 美元贬值与关税政策结合,能够双重冲击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特别是中国。 但反过来,美元降价,其它国家手中的美债也不值钱了。 这也可能会导致本来1:7的人民币贬值,不过中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面对美元的贬值压力,中国表现出与当年日本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2025年4月,中国央行已要求国有银行减少购买美元,并加强了对客户外汇交易的审查,拒绝投机性美元买盘,稳定人民币汇率。 中国央行明确表示不希望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 央行的内部看法是,尽管关税对出口有压力,但不会通过大幅贬值来应对。 除了稳定汇率外,还通过补贴、退税或协助出口商拓展其他市场来分散风险。 中国与日本的根本差异在于经济主权独立性。 战后日本对美国存在高度依赖,包括经济依附和政治依附。因此面对美国的汇率干预要求,日本只能选择被动接受。 而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在商品贸易方面中美更多的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而非同质化竞争。 这场美元贬值暗战,反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再说个简单的例子。 而之所以用人民币,是有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做背书。 不必担心其它国家不认人民币,因为大家都要和中国做生意,我们用人民币做生意,可以再拿人民币去中国做生意,如此往复。 与日本不同,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 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这些优势是当年日本所不具备的。 美元贬值不只是一场金融战术,更是一场考验国家定力的战略博弈。 中国央行对国有银行的窗口指导,不仅仅是技术性干预,更是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中,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政策自主性,将成为最坚实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