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想等了!中国统一台湾已成定局,他们也早就看明白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能不能抢在统一之前,把命门芯片链搬回自己手里。 说穿了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统一台湾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最让他们坐立难安的,就是自家科技霸权的命根子还攥在台湾手里,所以才急着要把芯片链往自己家里搬。 这可不是什么杞人忧天,看看数据就知道,全球 90% 以上的高端芯片都产自台湾,尤其是台积电,简直就是拿捏着工业世界的 “大脑开关”,美国从头到脚的高科技产品,小到苹果手机的 A 系列芯片、英伟达的 AI 显卡,大到 F-35 战机的制导系统、导弹的精准定位芯片,没有一样离得开它。 美财长耶伦早就把话说透了,她直言台湾是全球最先进半导体的 “唯一来源地”,这种依赖对美国国家安全来说就是颗定时炸弹,2021 年一次芯片荒就让美国汽车产业减产数百万辆,直接亏了 2400 亿美元,这还只是民用领域的损失。 要是真到了两岸统一的时候,台积电的产能断了档,美国那些号称领先世界的武器装备,恐怕得瞬间变成一堆没脑子的铁疙瘩 —— 要知道 F-35 战机里负责运算的核心芯片,就是台积电代工的赛灵思芯片,没了这玩意儿,再先进的战机也飞不起来,更别说精准打击了。 为了抢时间,美国早在 2022 年就砸出了 2800 亿美元的《芯片法案》,逼着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州建厂,号称要打造美国本土的 “芯片心脏”。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可笑。台积电在台湾的 3 纳米工厂建下来也就花 42 亿美元,到了美国亚利桑那,一座工厂直接飙到近 200 亿美元,成本翻了快五倍。 更坑的是,美国本土根本没有能扛事的技术工人,台积电没办法,只能从台湾飞过去五百多名工程师,手把手教美国人怎么摆弄晶圆、做蚀刻,即便这样,初期芯片良率也就 70%,而台湾工厂随便就能做到 95% 以上。 到 2025 年上半年,台积电亚利桑那第一座工厂才勉强开始小规模试产 4 纳米芯片,比原计划晚了大半年,全年还亏了 142.98 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 32 亿多。 更要命的是钱的问题,在美国造一片晶圆要 1.6 万美元,在台湾只要 1 万出头,贵了足足 60%,这还是拿了美国补贴的情况,要是补贴停了,根本没人愿意买单。 苹果、英伟达这些大客户嘴上说支持,实际订单还是往台湾工厂塞,毕竟谁也不想为美国的高成本买单。 美国自己的人才缺口更是个大窟窿,现在半导体行业已经缺 7.6 万个岗位,照这架势到 2035 年得翻到 15.3 万,年轻人嫌晶圆厂要穿防化服、工作时间长,根本不愿来,老工程师又在退休,整个行业都在 “断代”。 更别提供应链了,芯片制造要的光刻胶、特种气体,美国本土连个靠谱的供应商都没有,还得从日本、韩国进口,等于把供应链的另一头又交到了别人手里。 台积电本身也不是想搬就能搬的,2024 年第四季度它的先进制程营收占比已经到了 74%,光 3 纳米就占了 26%,5 纳米占 34%,这些核心技术都扎根在台湾的研发体系里,不是把机器搬过去就能复制的。 美国逼着台积电交了 5 万份技术手册和 238 项专利申请,可真到了量产环节,还是得靠台湾工程师撑着。三星倒是想抢份额,可 2024 年四季度它的市占率才 8.1%,先进制程良率还不稳定,根本顶不上台积电的位置。 现在美国就像捧着烫手山芋,想抢在统一前把芯片链拽回来,可工厂建得慢、成本高、人才缺,每一步都磕磕绊绊。 台积电台湾总部还攥着 2 纳米的研发进度,2025 年下半年就要量产,这核心技术一天不转移,美国就一天没法真正放心。 说白了,美国依赖台湾芯片几十年,早把供应链的根扎在了那里,现在想急着拔出来,哪有那么容易,搞不好还得把自己的科技霸权根基晃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