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

士气沉沉 2025-11-02 22:00:19

[微风]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宣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完全证实了我昨天发文的担忧,"特朗普是志得意满了,作为东方大国还应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因为这位老先生变化多端,说不定回去又会翻脸不认账。对他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时隔还不到一天,我们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声明来得猝不及防。这份文件继续将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声称要对中国商品维持高额关税,税率最高达到25%。 很多人可能对“301调查”这个名词有点模糊,觉得不就是个调查吗?其实这东西的分量相当重。它起源于冷战时期,是美国用来处理贸易争端的“核武器”级别工具。 它不像WTO框架下的多边机制,需要多方协调,而是单方面赋予美国政府权力,一旦认定某个国家的贸易行为“不公平”,就可以直接挥舞关税大棒。 这次重启调查,矛头直指中国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核心问题。说白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纠纷,而是要深入到中国经济运行模式的根基层面,试图通过外部压力,迫使中国改变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背后的战略意图,远比一笔大豆订单要深远得多。 我们再把视线拉回到美国本土。对于那些翘首以盼的大豆种植户来说,这心情恐怕就像坐过山车。刚刚看到中国这个最大买家重新敞开大门,仓库里的积压似乎有了出路,银行的贷款压力也能减轻一些。 可转眼间,政府又在中国问题上掀起新的波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出口市场,随时可能因为华盛顿的政治博弈而再次关上大门。 这种不确定性,对任何一个需要长期规划和稳定预期的行业来说,都是致命的。美国农业协会的抱怨声还没停,新的关税威胁就又来了,这让他们夹在政府政策和国际市场之间,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而对于中国来说,被继续贴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签,绝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这个标签在贸易实践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未来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美国可以不使用中国的实际成本数据,而是选择一个替代国的数据来计算倾销幅度。 这样一来,中国出口企业被认定存在倾销的概率和税率都会大大增加,最高可达25%的关税壁垒,足以让很多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失去竞争力。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很明确,直指这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体现,违背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刚刚达成的农产品采购协议,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这份协议的执行前景,现在看来充满了变数。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一幅更清晰的图景就浮现了。大豆采购和301调查,看似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实则是同一套组合拳里的两个动作。 采购可以被视为一种姿态,一种释放善意的表示,但紧接着的调查重启,则表明这种善意并没有换来对等的回应,反而被对方当成了进一步施压的跳板。 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被反了过来,变成了“给个甜枣再打一巴掌”,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测试对方的底线,在谈判中占据绝对的心理优势。 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不仅让中美之间的商业互信消耗殆尽,也让全世界那些依赖稳定贸易环境的国家和企业感到不安。当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如此难以预测,整个国际经贸体系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动摇。 这场风波,最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是走向更激烈的对抗,还是能在拉扯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当承诺和协议的效力变得如此脆弱,当商业逻辑让位于政治算计,身处其中的我们,又该如何看清前方的道路?这盘棋局越来越复杂,每一步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于未来,你有什么看法?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简单点

简单点

2
2025-11-03 07:33

这个不很简单,就当没有谈过呗,该加税继续加,该封锁出口继续封,反正都还没实施,该对等的继续对等,看谁先急,敌不动我不动。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