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

纸上点将 2025-11-02 21:51:11

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国际军事圈对美俄核对抗的评估向来严峻。欧洲前北约官员卡米尔·格兰德等专家指出,一旦双方动用核武库,首波打击虽直接致死数亿,但后续辐射尘埃阻挡阳光,全球农业崩盘,饥荒将吞噬50亿人口。这不是科幻,而是基于气候模型的冷峻推算。俄罗斯库存约6000枚核弹头,美国逾5000枚,交换后北半球黑云蔽日,食物链断裂,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这样的灾难链条提醒人们,核威慑虽维持和平,却如悬剑高悬。类似风险若转移到中美,地缘摩擦加剧的今天,防护能力成为关键考量。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但战略防御体系已悄然筑牢,确保任何威胁难越雷池。 钱七虎院士的底气源于他毕生耕耘的防护工程领域。这位1937年生于江苏昆山的专家,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在苏联深造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投身国防建设。60余载,他从核爆现场采集样本起步,逐步建立现代防护理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八一勋章。他的工作聚焦地下工程,提出深埋构想,应对钻地弹等新型威胁。说白了,这些工程不是简单洞穴,而是能指挥、生产、医疗的综合体,储备充足,确保长期自持。钱七虎强调,对指挥机关和战略武器,防护须绝对可靠,这套体系已从跟跑到领跑国际。这样的积累,让中国在核风险评估中脱颖而出,不再是弱势一环。 高空拦截是防护第一关,中国反导系统已形成多层网。红旗-19专克中远程弹道导弹,射高达500公里,采用动能撞击方式,试验六次全中,远超对手一半成功率。它机动灵活,可守护关键区。红旗-29更进一步,射高超1000公里,进入大气层外,拦截洲际导弹和卫星威胁。2025年阅兵首秀,这款车载系统体型硕大,强调快速部署,补齐中段空白。与美国萨德150公里射高相比,中国体系覆盖更广。这样的配置意味着,来袭导弹难逃天罗地网,早早灰飞烟灭。这不光是技术堆砌,更是战略智慧,确保本土安全无虞。 地下防护工程构筑第二道防线,钱七虎主导的设计堪称钢铁长城。深达千米网络,能扛百万吨级核爆和钻地弹,内部设施齐备,从指挥到生活一应俱全。研发中,他攻克抗高速钻地计算和新材料难题,确保结构稳如磐石。这套工程不止军用,还渗入民生,如南京长江隧道和港珠澳大桥的抗爆设计,经受地震台风考验。接地气地说,它像城市地下管网的升级版,平时保障交通,战时护民安。这样的双重属性,让防护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盾牌,体现了中国防御的全面性。 反击能力是威慑核心,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确保互毁平衡。陆基东风-61和东风-31机动发射,公路隐蔽难觅踪影;海基巨浪-3潜射,094型核潜艇深潜大洋,射程逾8000公里,可携多弹头;空基惊雷-1远程导弹,轰-20平台投送,2025年阅兵首集中亮相。这套配置覆盖全球,任何先发打击后,仍有残存力量回击。政策上,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但保有二次打击权,这让对手投鼠忌器。说到底,这样的实力不是好战,而是和平的保障,体现了大国担当。 预警体系串联全局,卫星雷达声呐24小时监控。全球弹道导弹预警网追踪洲际轨迹,红外传感器捕热信号,地面站瞬时计算落点,传输拦截链。这样的闭环缩短反应窗至分钟级,留足转移空间。中国导弹预警卫星已在3.6万公里高空验证舰船探测,逐步完善天基红外系统。钱七虎的防护哲学强调全链条,这让防御从被动变主动。总的看,多手段叠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经试验锤炼的铁律,确保在中美假设中,中国稳操胜券。

0 阅读:188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