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候突然喜欢秦腔的? 时间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虽然出生在陕西农村,从小听惯了秦腔,尤其是农闲时节,哪里有会,必唱大戏。没有秦腔,那会就没有灵魂。或者谁家办白事,经常也请自乐班唱折子戏。 但我实在对秦腔喜欢不起来,觉得它太吵,俗。尤其是唱大净的花脸,站在台上,哇呀呀,激动时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雷动,我却一句也听不清他的一句唱词。这一点,早在2000多年前,河南人李斯在给秦始皇写的《逐谏客书》中,就把秦腔狠狠嘲笑了一番:“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可是奇怪的很,大概在我四十岁后竟渐渐喜欢上了曾经厌恶的秦腔,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痴迷,哪里有会都会去车前往。虽然不常看电视,但每周日的秦之声.戏迷大叫板成了必看的节目。从这里欣赏到了任哲中、肖玉玲、马友仙、陈妙华、李爱琴等名家的唱段,令人沉醉,不禁直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有时还要偷偷模仿着唱几句。 你说怪不怪,人年龄越大越喜欢以前不喜欢的本地戏曲,我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是如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乡党,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秦腔的。
